金牛峡栈道

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文/图

离剑门关关楼不远,就是金牛峡栈道。蒲元彬介绍,1935年红军攻打剑门关时,没有栈道,都是从悬崖峭壁上抓树梢藤条下来。“5·12”地震后,2009年剑门关景区打造了1000多米长的金牛峡栈道,金牛峡栈道路线跟当年红四方面军作战小分队包抄剑门关关楼路线大致相同。今天行走在金牛栈道的游客,也能体会当年红军逢山开路的艰险。

行走在石板路上,千年蜀道、川陕公路,条条路在脚下重叠。1935年下半年,红军攻克剑门关之后,川陕公路修至剑门关,剑门关关楼被毁。修川陕公路时,在现在金牛峡栈道旁边的桥墩下还挖出红军作战时遗留的手雷和炮弹,现在这个手雷和炮弹就收藏在景区内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里。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位于营盘嘴,这是当年红军攻打剑门关最艰难的作战地。为了纪念当年红军攻克剑门关这场战斗,2008年,剑阁县在剑门关景区内启动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纪念馆的建设,2009年12月22日,在剑门关一战的遗址上,红星广场落成。

去红星广场路上,拾阶而上,一直路过姜维祠,再经过一片树林,沿着台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血战剑门关纪念碑。

与景区其他景致不同,红星广场格外安静。蒲元彬介绍,“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这几个大字是徐向前元帅1980年在北京亲笔手书。纪念碑碑高19.35米,底部的汉白玉基座4.2米宽,寓意红四方面军在1935年4月2日胜利攻克剑门关,八面浮雕下为创建剑阁苏区、牺牲疆场的红军英烈1200多人的名字,无声地纪念着当年那场壮烈的战役。

纪念碑左边就是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在纪念馆里,记者看到当年红军穿的衣服和用过的布币,使用的步枪和手榴弹都已经生锈,纪念馆里还有一封家书,一位红军战士给父亲写信,“儿参加红军四年多以来,没有回家见面也没有写信,不知老人身体健康否,家里一切好否,儿现在身体强,时常挂念家里,家里不必观念我,儿现在参加抗战争取民主权利……”纪念馆面积不大,脚下就是模拟的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剑门关战斗的路线图。

从红军血战剑门关战斗纪念馆出门右转,路过一面红军石雕墙,步入一条小径,这里就是鲍政委和通讯员之墓,墓碑上就写着“红军烈士鲍政委和通讯员之墓”,两人都没有具体名字。

鲍政委和通讯员之墓

鲍政委牺牲时年仅大约18岁。旁边的简介写着“姓鲍,名不详,1935年4月2日在与国民党军的血战剑门关战斗中和通讯员(姓名、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一起壮烈牺牲,合葬于此。”

在攻主峰营盘嘴过程中,红军突击部队经过长途奔袭和一天一夜苦战也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加之雨越下越大,导致山体湿滑,红军战士在向山上攀爬时极易摔倒,二营营长陈康率领该营指战员与敌进行了两次冲击没能成功,2营鲍政委不幸牺牲。为纪念在剑门关牺牲的二营鲍政委,在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旁,建了一座鲍政委墓。

“红军进攻主峰营盘嘴,久攻不下然后上刺刀肉搏,每次讲解到这里,听的人,尤其学生都会被深深吸引和感动。”蒲元彬在剑门关景区已经讲解了20多年,是剑门关景区最资深的讲解员。

红军书信

“风吹雨淋雷打闪,红军攻克剑门关;各路军阀如山崩,我送红军出四川。”除了纪念馆里陈列的各类物件,在剑阁当地还流传着当年歌颂红军攻打剑门关的歌谣。从歌谣里也可以想见,当年的剑门关战斗,子弹密集如风吹雨淋,炮弹轰炸似雷鸣电闪。

漫步在剑门关景区内,生长着很多剑门火棘。蒲元彬介绍,剑门火棘也称“红色军粮”。红军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缺粮断炊火棘果便成了红军战士的救命粮,也因此有了一个别称“红色军粮”。每到秋季,漫山遍野的火棘果,剑门关也有了一道别样的红色风景,无声诉说着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