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翔沣 川报观察记者 江芸涵  文/图

7月25日,2018全国首届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西华大学开幕。开幕式上,郫都区人民政府被授牌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此次大赛以“智能融合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共设置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10个竞赛主题单元。

经过省级选拔推荐,全国共50支高校代表队带着200件作品入围决赛。

作品涵盖智能诊疗、智能金融APP等多个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赛事领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赛事之一。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希望同学们在人工智能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小林说。

据悉,按照赛事规程,本次大赛将在25日、26日两天的竞赛中产生10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总体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作品的25%。

1小时变3分钟,AI并非替代而是共生

“我们精诊团队肝脏医学影像辅助系统,能将医生的术前准备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分钟。”来自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的杨哲宇的一番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据悉,精诊团队由来自清华、北大等具有医学背景与人工智能背景的学生跨界组成,该系统也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系统。

“在以前,肝脏术前规划只能通过医生在脑海想象或者手动在电脑上进行标注来完成,每个病人大概耗时1小时。”

经过一年的研发和优化,肝脏医学辅助影像系统实现了全自动高精度肝脏三维切割重建,处理用时相较手动还原缩短90%以上,病灶识别准确度达到临床标准。

“我们的这个系统已获得多项专利,今天就是冲着第一名来的!”杨哲宇自信满满。

据介绍,精准团队目前已经与北京301等医院进行对接,在取得FDA、CFDA等医学认证后,便会投入临床使用。“我们也在考虑市场化进程,预计今年8月份开始融资。”

“我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是共生的关系,而并非替代。”杨哲宇告诉记者“这个系统就是希望提升手术效率,减轻医生的工作负荷,同时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首次开放源代码,推动领域发展

“你在这边盯着电脑,我来摇控。”在智慧农业机器人的比赛现场,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五所高校的参赛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后的调试。

据介绍,智慧农业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行走布局,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中工作,在采摘水果的过程中,对水果目标进行智能识别是此项目的核心技术。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余正泓博士是此次智慧农业机器人的裁判,他介绍说,他将根据机器人在S型道路、上下坡等5个关卡的完成情况,对参赛者进行综合评分。

这个智慧农业机器人究竟能有多智能?记者也在现场观看了机器人的精彩表现。

在参赛者的遥控下,机器人灵活地抬起了自己的机械臂,摘下了一颗草莓,并准确地放入了筐内。

在数苹果环节,机器人不仅能分辨挂在树上的苹果,掉在地上的也一个都没“放过”。

“我们这个项目,首次开放了源代码,参赛者可以学习、使用。”据余正泓介绍,在美国等国家,类似这样的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早已开始,并取得一定先进成果。“这些代码都是我们开发、无偿提供的,目的就是促进创客发展,推动领域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