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生

老话说得好: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人文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最早懂规矩、定规矩、守规矩的民族。就这一点而言,中华民族远离蛮荒,进入文明时代久矣,旁人岂能望我之项背乎?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庭观念、家规家训等等,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底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国一体,密不可分。而规制,则是维系家庭和国家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从古至今,无论是官宦商贾,还是布衣百姓,家家定规矩,代代有传承。

说到家规家训,真正流传久远、对今人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孔子家训》。虽然其内容并不丰富,但由于孔夫子名气太大,他老人家教育儿子孔鲤学习诗、礼,而被后人演绎为“过庭之训”的成语却传诵千古。成语后面往往都有典故,《孔子家训》也就随着典故流传下来了。

此外还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钱镠的《钱氏家训》、梁焘的《家庭谈训》、欧阳修的《欧阳永叔集》、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训》等等,都是在坊间广为传播的家规家训。

譬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通篇只有区区八十六字,但字字珠玑,句句皆为至理名言,诲幼子拳拳之心尽显于纸上。尤其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三句,不知为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奉为圭臬,既教化子孙,又反躬自省。

又如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的《钱氏家训》,分为四个篇章,每一篇的第一句话即苦心孤诣地开宗明义。个人篇第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家庭篇第二: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社会篇第三: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国家篇第四: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钱氏家训》正是循着“修齐治平”的思路拓展开来,层层分解递进,将能做与不能做的事项条分缕析地呈现在子孙面前。虽洋洋洒洒六百余言,然无一句赘语。钱氏后人谨记先祖训诫,身体力行,代有才人出。据统计,当代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

再如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凡五百余字,通篇皆为警句箴言,以此种形式讲述律己处世、修身齐家、廉洁勤政之道,被誉为我国古代治家之经、家教名篇。

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等佳句,早已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当下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以上所列的家规家训,之所以能够流传范围深广,一方面,是由于创制这些家规家训的先贤们或文治武功显赫,或学术造诣深厚,声名远播,堪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的典范,他们的家规家训自有其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另一方面,也在于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既囊括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发扬光大的伦理道德精髓,也凝炼了汉语言文学的丰富涵养和表现力。

可以说,上面所列的每一篇家规家训,无论从构思布局上,还是从文字铺陈上来看,都是精品力作,像诗像赋又像歌,有深邃的哲理,有隽永的意境,观读有春风拂面之感,品味若饴蜜咀含之甘。其中的许多论述,则被后人反复演绎、评价、引用,遂渐成为经典和座右铭,如美妙的音符,在各类华章中跳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熏陶。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帝王将相、鸿儒巨贾专门创制家训,意在警示后人:先人创业不易,尔等守成更难,千万别当了败家子。先人和后人都着急上火的,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制定家规家训,决不仅仅是名门旺族的专利。寻常百姓家也都有家规家训,甚至还有家法。有犯错者,一声棒喝:家法侍候!只是一般而言,草根阶层的家规家训,并非那么正规、正式罢了。有的只是口口相传,有的则以上人的“临终遗言”或曰“遗嘱”的形式出现。当然也有比较正规的宣示。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四日“接祖”之前,我的父亲就会将收藏妥妥的三幅立轴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挂上堂屋的中堂。正月过完以后,又将它们取下擦拭干净,打包收藏起来。这三幅立轴的中轴是一幅松鹤延年益寿图,两边是一付对联,上联为:道德为人传后世;下联为:和平正己显扬名。这三幅立轴是一等一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字画亦为当时的上品。

我刚省事时,父亲就给我讲这三幅立轴的来历:是他用卖酒(父亲以酿酒为业)赚到的洋钱(银元)专门在县城订制的,对联和画的内容也请老先生再三推敲才最终确定。父亲读过三年私塾,在当时的乡村算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所以我理解,父亲订制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家的家规家训。他也不断地给我讲解对联的意思,因此,尽管我还没有正式“破蒙”,但对这付对联的字和意大体上已经了然于心。

岁月如梭,事到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到今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父亲离世也将整整六十年。但老人家为我们订立的“家规家训”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今天重提尘封的往事,不仅仅是为了提醒、检视自己的言行,也是为了教育、警示子孙记住我们家的“家规家训”,尽管这个“家规家训”内容简单,不够全面,但要真正能够完全做到也决非易事。

据我所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有产、中产阶级的增加,现在订制“家规家训”或类似于“家规家训”的家庭和人士正在稳步扩大,这是一种好现象。毕竟,修身,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毕生的作业,很难说你什么时候能做完;而齐家,对绝大多数人也是一道难题。面对“两难”,如果我们事先订制有“家规家训”,所有家庭成员平等协商、一致通过、共同遵守,那将会避免许多矛盾和纠纷,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和睦相处。

在这里,我讲一个若干年前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有一位从穷乡僻壤入伍的青年,由于家境贫寒,害怕有朝一日退伍以后找不到对象,在父母的撮合下与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姑娘订了婚。由于小伙子是高中毕业生,经过刻苦学习,他后来考上了部队大学。这时候,有人劝他早作决断,解除与女青年的恋爱关系。但他觉得,人家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没有嫌弃我,我现在悔约,实非君子所为。无疑,小伙子是一个修身律己、品德高尚的人。

就这样,他们结婚生子。随着小伙子职务升迁、军龄增长,女青年随军、招工、和丈夫团聚,一切都顺风顺水。

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种自卑感和危机感却越来越强烈。思来想去,她决定要想方设法掌控家里的“财经大权”。她以跳楼寻死相要挟,迫使丈夫屈服,将工资卡交给了她。

自此以后,她在家里像是变了一个人,颐指气使,一付“财大气粗”我怕谁的模样。更离谱的是,她将家里的所有积蓄包括丈夫每个月的工资,都悉数投入了股市,最多的时候竟然买了二十四支股票。经年累月,亏损一百五十多万元。可以说,她不知道赢利为何物,却仍然乐此不疲。

此处暂且不表。话说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当年一无所有的小青年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正师级军官。今非昔比,鸟枪早已换炮。遗憾的是,这位洁身自爱、治军严格、军功卓著的“天之骄子”却是一位“惧内”的角色。真乃是:管得了千军万马,管不了老婆娃娃。

此等情况,也决非个别现象。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夫身无主,男子无妻财无主。妻子理财管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管理管理,既然管财就要理财,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在现代社会,即使是一个小家庭,财务也应该公开透明,夫妇共同理财,协商处财,而不能任由其中的一方胡作非为。

我不知道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家庭的矛盾是否已经解决?我在这里只能提出一些假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以为,那位“伟丈夫”无论如何都不能再一味地忍让迁就他的妻子了。因为,那不是爱而是害她。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通过组织甚至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及时“止损”。

当然,如果能采取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的方式,让子女一起参加,开展积极的思想教育引导,晓以大义,促使女主人幡然醒悟、改弦易辙,然后制定家规家训,大家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这样既化解了矛盾,又不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那肯定是最佳方案。当务之急则是,那位“师座”

要设法拿到自己的银行卡,并妥善保管,把那个“无底洞”彻底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