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内江市东兴区顺河镇,当地政府及时拉起警戒线,紧急疏散转移群众。李建明摄(视觉四川)

川报观察记者 熊筱伟

一场算不上“大暴雨”的降水,却导致多处积水“没过汽车轮胎”,是什么造成了城市新区的内涝?

7月2日,一场暴雨导致成都局部地区内涝。有眼尖网友发现,网络上流传的积水视频、图片,不少拍摄于天府三街、天府五街、地铁1号线广福站……这些地方,都属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城市新区。

如果说旧城区内涝,尚可以说有历史原因——当年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那么近些年建设的城市新区,为啥也会出现内涝?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破解?7月3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质疑:算不上“大暴雨”的暴雨,为啥导致城市新区积水“没过汽车轮胎”

7月3日,记者从地铁1号线广福站出发,由南向北进行实地求证。分别在天府三街、地铁1号线广福站附近上班的市民郑媛媛、唐敏(化名)证实,积水从前一日下午2点左右开始,最高峰时“没过了汽车轮胎”。主要在天府五街送外卖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7月2日天府五街和天府大道交汇处积水最深,水到了脚踝。他注意到多个雨水井盖被冲开,“像小喷泉一样往外冒水”。

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城市管网等主要基建工作均始于2000年后。多位市民提出,城市新区不该有这么深的积水。“同属于成都高新区,像肖家河这些老城区都没有那么严重的积水,为啥子新区反而更恼火?”市民彭扬质疑。

查询成都市气象局 “成都气象”APP,成都高新南区(即天府三街、五街所属区域)7月2日下午两点至7月3日下午两点,24小时降水量约90毫米。而根据气象、水文部门规定,日降雨量在50至99.9毫米可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则定义为大暴雨。

探因:

A. 地势低洼、瞬间降雨量大是客观原因?

相关规划此前应有考虑

“天府三街、五街是周围地区的最低洼地带。”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水务处负责人表示,这导致周边华府大道、华阳片区、剑南大道片区的水都往两个地方汇集,瞬时水流很大。

同时他表示,24小时降水90毫米,不代表其中一个小时降雨量不够大。成都气象局拒绝提供小时降雨量。

但也有市民表示,即使地势低洼、瞬时降水量大,此前城市规划中也应有考虑。

B. 是不是城市地下管网标准低?

管网设计为3到5年暴雨重现期,符合国家要求

城市积水,是不是地下管网的原因?

7月3日,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水务处负责人否认积水与地下管网有关,“排水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该区规划建设局负责人、参与相关施工方案设计的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一位戚姓负责人均表示,高新南区地下排水管网设计为3到5年暴雨重现期。

这是个什么水平?上述戚姓负责人表示,其符合国家当年相关要求,“不是最高标准,但也不是最低”。记者查阅最新版的住建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其中提出:中国大陆当前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1至3年,重要地区3至5年,特别重要地区10年。美国标准为2至15年,日本3至10年。

天府三街A口摩的司机告诉记者,积水“来得快去得快”:7月2日“下了不到半小时雨就开始积水,雨快停的时候,积水已经在退了。”根据成都媒体报道,当日下午约4点雨停,下午5点左右地面已无大面积积水。上述水务处负责人负责人认为,这一细节可说明管网正常,“只要雨水一不倒灌,管网正常运作,积水就迅速排干。”

C. 官方给出理由:河道狭窄导致河水倒灌,排水系统“失灵”

为何当天管网没有“正常运作”?它与河水倒灌有何关系?

该负责人表示,城市雨水是通过地下管网排入河道。根据规划,天府三街、五街雨水是排入附近的栏杆堰。而7月2日,栏杆堰河水满溢,以至于漫过排水口,雨水无法排走、倒灌回街道,导致两地严重积水。他认为地铁1号线广福站积水也是因为同样原因。

7月3日,在天府五街与剑南大道南段交叉路口附近,记者见到了栏杆堰河道。现场河道最窄处宽约3米,两岸是未经整治的土坡,一台挖掘机在作业。

“我们要在旁边挖一条应急河道泄洪,避免河水淹没排水口。”现场施工负责人、成都高新南区河道管护公司项目经理李强介绍,该区境内共有约100个雨水排水口通向栏杆堰河,其中只有天府三街、五街排水口所在的河段未经整治。其他经过整治拓宽的河段,就没有倒灌排水口。

离天府三街直线距离约500米是天府二街。附近上班族和居民证实:2日下午积水不明显,雨水甚至没有淹过鞋底。

D. 为何没有提前整治这一段河道?

一位负责人表示,河道整治工作已经在进行,天府一街、二街排水口所在的栏杆堰一段,就已经整治完成,“现在是还没有整治到三街、五街排水口在的那一段。”

为什么没有提前整治?该负责人表示,一是该地区处于高新区、双流区交界处,治理一度存在争议;二是此前“没想到今年会涨水那么多”。

建议:注重城市排水系统性、综合性,防止“大管网+小河道”

“不会让天府三街、五街再出现同样问题。”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水务处负责人表示,从应急而言,目前已在拓宽狭窄河道;从长远而言,将进一步推动境内河道按照防洪标准整治拓宽,预计将在2019年全面完成。

“城市排水是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网口径只是一环,而非全部。”省城镇供排水协会副秘书长康忠良认为,省内不少地区或都存在类似情况——“大管网+小河道”,这种失衡会严重影响排水体系整体性能的发挥。

西南交大一位教授提出,有财力的城市新区应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就地或就近吸收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在干旱缺水时又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其每平方公里投资约1.5亿元。

去年成都高新区启动了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成2个示范点,不在天府三街、五街,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建设。她并未透露相关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