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学校如何干?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坚决贯彻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立足文化教育特色优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针对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点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阿坝州茂县永和乡细口村、甘孜州理塘县莫坝乡中莫坝村贫困实际,坚持“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三管齐下,分别制定帮扶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事施策,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得到帮扶对象的认可与好评,为当地党委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役,贡献了川艺智慧和力量。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本着拔穷根、治穷因,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院坚持“培养一名学生、解决一个就业、幸福一个家庭、拔除贫困根子”理念,全力推进教育扶贫。

心系藏区,培养人才。学院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响应省委关于“为全省深度贫困县培养永不流失的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结合省委教育工委“9+3”和“9+5”教育帮扶政策,根据甘孜州文旅产业实际,在舞蹈表演、文化管理等专业上投放定向招生名额;与甘孜州歌舞团合作,定向培养40名文艺人才,今年6月完成招生、开班;借助学院作为全国文化干部培养基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全国五省藏区文化扶贫干部培训项目,免费为帮扶地甘孜州理塘县培训6名基层文化干部,切实助力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甘孜州“9+3”驻蓉办向学院赠送锦旗

“9+3”民族歌舞专业

“9+3”民族美术专业

情系羌山,真帮实扶。学院根据阿坝州茂县永和乡细口村贫困现状,定向免费招收15名6岁至13岁学生,到附中杂技专业学习6年(每年每生免学费、住宿费、书本费、餐费等共计1.5万元,6年共计9万元),年均投入28.5万元。定向培养的学生在3年半后进入实习并领取演出工资,同时与遂宁市杂技团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留团工作。为消除帮扶地家长顾虑,学院接送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家长代表多次到校参观,在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帮扶村群众真心感激、高度赞扬学院帮扶举措和成效。

细口村干部群众到校参观体验并合影

扶贫地学子苦练技艺

文化扶贫,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围绕帮扶村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结合全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引领贫困地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墙”扮靓新农村。学院选派优秀师生深入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为50余户村民绘制“扶贫文化墙”,立足民居特色,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乡村风貌。文化墙绘制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良俗美德元素,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画面,反映帮扶地村民生产生活的美好景象,形成扶贫村独有的“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文化景观。“扶贫文化墙”扶贫工程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真心喜爱和高度赞誉。

艺术设计系师生暑期为村民绘制精美墙绘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在甘孜州理塘县中莫坝村,学院结合全县旅游小商品开发,投入10万元陶瓷民间手工艺模具设备购置经费,帮助帮扶村恢复陶瓷民间手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整合学院专业师资力量,开展制陶技术技能培训,助力“中莫坝村陶瓷民间手工艺”品牌打造,推进藏族民间制陶技术技艺传承发展。

文化广场滋润精神家园。学院先后投入4万元用于建设阿坝州茂县细口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并为该村打造标志性景观;按照《四川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基本内容和指导标准》,为细口村文化室达标建设工作贡献力量;组织学院专家团队为该村举办“农民夜校”主题学习班,向贫困农牧民群众及其子女传授民族、民间绘画基本技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动漫系师生为扶贫地开办免费美术培训班

产业扶贫,助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学院工作组定期深入贫困村,着力探寻帮扶村贫困根源,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深挖扶贫地文化、产业内涵,实施特色产业帮扶。

帮扶乡村文化旅游。组织动漫、雕塑等专业教师,打造广元大石镇石笋村旅游发展标志性景观,推进扶贫村发展致富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收入。组织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为阿坝州茂县设计羌绣产品,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和市场青睐。

艺术设计系教师为阿坝州茂县设计羌绣产品

文艺搭台经济唱戏。 组织文化管理系、艺术设计系精心策划广元市石笋村“石笋采摘节”专项文艺活动、精心设计石笋产品品牌LOGO和包装,被帮扶地政府采纳并运用。组织48名师生为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举办的“第二届石笋采摘节暨乡村旅游节”专场文艺演出,为当地党委政府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营造了声势,加强了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推广,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扶贫文艺汇演

提供产业帮扶资金。在全省深度贫困县甘孜州理塘县中莫坝村,为5户村民蔬菜大棚建设提供每户1万元帮扶资金,增强高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理塘县中莫坝村党员群众座谈产业发展

学院将按照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文化厅党组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十三五”规划精神,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进一步整合力量、统筹资源、聚焦任务、突出重点、谋求实效,为对口帮扶地群众实现脱贫奔康作出学院最大的努力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