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针未尖

学生出行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日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广西、内蒙古、贵州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城郊和农村学校附近“黑校车”泛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多次开展整治,但收效甚微。据贵州省铜仁市警方发布的消息,去年当地查处一网约车驾驶员严重超载,原本限载7人的车乘坐26人,其中25人为在校小学生。(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黑校车”是指没依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幼儿园孩子上下学的7座(含)以上载客汽车。“黑校车”是以充分盈利为目的,为了多赚钱,经常发生超载现象,只要塞得下,就尽量把学生往里塞,也就有了“7座车塞25个娃”的惊人做法,有的“黑校车”还是拼装车或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对学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由此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不断,成为困扰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阻碍。

这些年,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多次开展上下学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坚决查处“黑校车”和校车违法行为。比如2019年11月11日,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预警,提请各地进一步加大对“黑校车”和校车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坚决抵制乘坐“黑校车”,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然而,在广西、内蒙古、贵州等地一些城郊和农村,“黑校车”仍然泛滥,安全隐患突出,实在是一件值得深刻反思的事情。

那么,“黑校车”为禁而不止、打而不绝?一方面,近年来学生的乘车需求不仅没减少,反而在激增——农村“撤点并校”让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同时一些学校采取寄宿制,上学、放学时间更为集中,学生集中出行,让很多地方运力不足;另一方面,城郊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短缺,无力购置一定数量的校车,并承担养护费用。这种供需矛盾导致的结果,就是“正规校车配不起、开不起,黑车灵活遍地跑”。

可见,治理“黑校车”,仅查处黑车、提醒学生和家长坚决抵制,还不够,主要还得真正弥补供给端的短板。这些年,有识之士早在呼吁,在农村要搞好义务教育,必须解决校车问题,这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地方政府宜将农村校车采购与运营纳入民生实事范畴,为之买单,甚至有必要以专项资金的方式予以保障,这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校车服务,为农村校车安全跑起来提供坚实保障。把校车事宜甩给校方,由校方自负盈亏,有甩包袱之嫌。

地方政府以舍得财政投入的姿态,解决农村校车问题,困难再多,办法也比困难多。比如政府统一配备、统一管理校车,统一规划临近学校学生的接送时间和线路,不接送学生时可从事其他运营,如政府会议用车,可减少校车闲置。也可向农村客运购买服务,吸纳其接送学生,据报道,如今农村客运只是高峰时生意好,平时是“车找人”,基本挣不到钱,提供校车服务无疑是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