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尹 川报观察记者 邵明亮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关键在人才。

如何在农村人才上做文章?内江正在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破解基层“人才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回家工程

返乡“筑巢”带动家乡产业发展

在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说起雷丰果业,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还是个新词,但是提起“雷老二”,好多人都竖起大拇指,“这个人要得,在外面找了钱没有忘本,回来搞产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雷礼明是朝阳镇下坝村7组村民,在眉山拥有自己的加工厂,还成立了从事橘橙加工打蜡、生产塑料筐的农业公司,每年在当地销售水果5000万公斤左右,效益可观。2015年,内江全面启动“回家工程”,市中区人民政府把雷氏三兄弟请回朝阳镇返乡创业,在朝阳村农业园区流转土地300余亩,注册成立“内江市雷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园区改良品种、种植春见柑橘10万余株,每天务工人员高达150余人,为附近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雷丰种植公司借助市中区获批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的机遇,以土地经营许可证作抵押,首批获得农村改革试点土地经营贷款135万元,为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如今,雷礼明已在朝阳镇下坝桥村、朝阳村、黄桷桥村等发展柑橘种植2000余亩,帮助贫困村民脱贫,引领村民集体增收。

今年内江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要把内江打造成创业者的乐园、企业家的摇篮。2月8日上午,内江召开返乡创业“回家工程”迎春座谈会,近200多名优秀务工人士和返乡创业企业家以及内江在外知名人士等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还为优秀务工人士、返乡创业明星等代表现场进行颁奖。

数据显示,2017年,内江市外出务工人员有118.21万人,新增返乡创业2916人,创办经济实体2905个,创办企业224户,投资42.8亿元,带动就业9186人。

家庭能人

各类人才抒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要创造美好生活、得到幸福,必须不懈奋斗。

在内江广袤的农村,一批产业带头人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初春的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田间地头的油菜花开得正盛。一阵微风吹过,空气中飘来的竟不是花的香味,而是浓烈诱人的生姜味儿。在油菜田旁成片的生姜地里,村民们正在挖姜、洗姜,一派忙碌景象。生姜地里新竖起的一块大大的牌子,牌子上“农村家庭能人生姜实训基地”几个大字非常显眼。“民富村是种生姜,其他村我们则根据各自特色,分别建起了血橙、电商等家庭能人实训基地,目前全市家庭能人培养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16年底开始,内江市启动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根据计划,内江市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培养一大批“农村家庭能人”,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完成,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农民夜校”已成为内江市各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礼仪的文化中心,成为农民群众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培养“农村家庭能人”的有效平台,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和“四好”村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课堂内外,一个个家庭能人培养实训基地相继建立,一个个“农村家庭能人”、“农民致富带头人”相继被培养起来。

资中县银山镇观音寺村党支部书记马能就是一位“农村家庭能人”,回乡5年来,他从一名在外务工者成功转变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马能还积极联系在外有实体的成功乡贤,计划在村里共建“家庭能人”实训基地,“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家庭能人,帮助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到底什么样的人是能人?在不同领域,能人标准并不相同。内江市根据农村发展需求和家庭特点,对农村家庭能人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即“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具体阐释。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能人可以带动、发展一批人成为能人。到2019年目标实现时,内江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家庭都将有一个能人,就是每个农村家庭都立起了一根“顶梁柱”,有了他们,农村发展还何愁没有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