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寰

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全国 20 所高校之一,也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四川师范大学在凉山州普格县夹铁乡中心校和瓦达洛村小学两所乡村学校(以下简称“项目学校”)全面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以体育和艺术特色为抓手,提升课堂及实践活动水平,启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建立和发展各种学生兴趣社团,为山区的孩子激发兴趣、发展特长、丰富生活、健全心智创造环境和条件,推动山区学校体育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2020年9月,四川师范大学选派了10名体育美育专业师资到项目学校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支教,为项目学校“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提供师资保障。保证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1节美术课和1节音乐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 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和民族文化特色,创新性开展体育美育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

音乐组使用趣味练声法、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组根据当地学生基础特点,设计“迎面接力”“左摇右摆”“穿针引线”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体育课不再是“不讲课、不出汗”的自由活动。

美术组的第一节课是从鼓励孩子们上台自我介绍开始,让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美。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还在课上穿插语文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短板,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基础概念。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因素,把彝族传统漆器带入美术课堂,给孩子们分享其悠远的历史,介绍背后蕴含着的彝族独特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

为了解决教学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四川师范大学捐赠了3万元的音体美教学器材,并投入6万元援建了普格县小学校第一间专业舞蹈教室,全力支持项目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美育活动。“老师,什么时候上体育课呀?”“我们可以再唱一会儿吗?”“下节课我们又在哪里上美术课呢?”这是顶岗教师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体育美育课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课程。

了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顶岗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项目学校打造了2支校园篮球队和1支童声合唱团,还组织成立电子琴、架子鼓、等11个学生社团。截至目前,后有600多人次参加了社团活动和学习,覆盖了项目学校接近30%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大部分孩子学习掌握了一门或多门艺术体育特长。

据四川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美育浸润不是把每个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艺术的门,对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和体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优雅、健康地成长。

下一步,四川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入推进“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让体育美育在山区学校“开花结果”,为高校参与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探索,为促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