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钟林 李睿 视频作者 李睿
1月15日下午,江油市武都镇右木街前阳光柔和,拐过热闹的街道,老远就能看到一座红顶白墙的建筑掩映在苍翠的松柏之间,行到近处,一面由党徽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成的标志提醒我们——这里就是我们的此行采访的目的地。
这里是王右木纪念馆,是为纪念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烈士而建。
1920年底,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了四川最早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马克思读书会”,组织进步青年在此阅读社会主义书籍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四川地区许多早期共产党人就是在这个团体受到革命思想启蒙。
李睿 摄
如今,王右木纪念馆里有一间面向社会开放的阅读室,仍以“马克思读书会”为名,书架上摆满了党史、党建相关书籍。即便在湿冷的冬季,这里的读者仍络绎不绝。记者走进阅读室时,有两位读者在坐在长条书桌的两端,各自捧着一本书在仔细阅读。73岁的黄建怀大爷基本每天下午都来这里读书,他最喜欢读党史相关的书籍,寒暑假还会带着读大学的孙子一起来读书,“如果不是革命前辈的牺牲,我们就不会过上现在的生活,一定要牢记这一点。”黄大爷郑重地说。
这里平静祥和的读书气氛,与百年前动荡的时局迥异。一百年时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但革命先辈的精神仍在此长存。王右木等革命先驱为救国而做出的探索努力,如今以安心读书等方式一代代延续下来。
钟林 摄
笃行如初 从这里走出四川党史的许多“首个”
走进王右木纪念馆,馆内松柏青翠,馆外是奔涌的涪江,远望还能看到窦圌山。10分钟路程外的老街上还保存着王右木故居。王右木在这里出生、接受教育启蒙,也是从这里出发,为寻找救国救民之道,他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右木,又名王丕昌、王燧,是四川江油市武都镇人。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在四川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四川党史上的许多“首个”——他组建四川首个“马克思读书会”、创办四川首个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人声》、指导创立四川首个团组织——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四川首个直属中央领导的党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
直到1924年遇害,在短暂的37岁生涯里,王右木始终没有停止革命探索——遇害时,他正从广东出发步行回川,沿途进行社会考察和革命宣传。
李睿 摄
王右木纪念园始建于1987年,原址为原来的武都镇人民公园,正式开馆时间为1991年。在展陈馆内重点展示了王右木离开武都镇后的经历。王右木东渡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了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组织,结识了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等。回国后,他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任教,在研读《新青年》杂志及《社会问题概观》《社会问题总览》等书籍后,坚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1920年秋,王右木在成都筹备马克思读书会,当年底,四川第一个以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任务的进步团体——马克思读书会成立。读书会在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还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如到市场、茶园等群众聚集场所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抵制日货、声援工人运动等各种宣传讲演。
王右木纪念馆内专门创设一个情境,还原了王右木当年办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场景,在书桌上有一台老式的油印机,这是他办《人声》报的主要工具。
李睿 摄
1922年初《人声》报创建,在发刊词中,王右木旗帜鲜明地宣示:直接以马克思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这份报纸是四川首个、也是全国较早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刊物,与同时期毛泽东在湖南举办的《湘江评论》、李大钊在北京举办的《每周评论》、陈独秀在上海举办的《星期评论》一道,对教育和引导一代青年,推进民主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点也被后人铭记在心。王右木纪念馆大门两侧的楹联,由王右木的学生、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张秀熟所撰、马识途先生所书,内容为:是马列先驱星火燎原歌昂易水,为青年向导朝阳鸣凤响彻人声。
附近的居民到王右木纪念馆内的“马克思读书会”阅读。李睿 摄
薪火永继 创新学习形式从前辈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
王右木虽然牺牲,但他播撒的革命种子仍在发芽成长。王右木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受其影响,成都高师的许多进步学生都参加了“马克思读书会”,张秀熟就是其中之一,杨尚昆也是在入读成都高师后逐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
进入新时代,如何从王右木等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中汲取动力,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课题。为此,江油市将王右木纪念馆与不远处的王右木故居整合为“王右木纪念园”,交给江油市委党校建设管理。
李睿 摄
走进王右木故居,一桌一椅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而王右木纪念馆则在不断更新——2017年起陆续新增了学习教育等功能。走进纪念馆,主体 建筑两侧分别为党员政治生活馆和阅读室,前者供“微党课”使用,可容纳70多人集中学习,后者包括千余册党史党建红色书籍,免费向社会开放。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精准提炼王右木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积极开发干部学习培训精品课程,创设特色宣教活动,把王右木纪念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江油市王右木纪念园主任王良秋说。
李睿 摄
2019年,王右木纪念园累计接待10余万人次学习参观。最繁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近20个基层党组织。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王右木纪念园接待人次有所下降。为创新形式,江油创排了舞台话剧《分道分家》和现代川剧《信仰》,主要反映王右木不为高官厚禄诱惑、毅然决然革命、坚定理想信念的事迹。其中,现代川剧《信仰》将受邀到各地进行交流演出。
当前,纪念园工作人员正在搜集整理王右木及其战友相关文史资料,为打造新的王右木革命事迹陈列馆作布展准备。
江油市正在筹建江油革命历史展览馆,将其作为地方党建和迎接党的百年华诞的重要举措,而王右木革命事迹陈列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展区。“缅怀革命先烈,要从中汲取前进动力,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续写我们这代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新篇章。”江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走出王右木纪念馆,记者再回头,看到“马克思读书会”门前悬挂的“薪火永继”四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武都镇曾经是江油县府所在地,至今仍是人流嘈杂的人口大镇。王右木纪念馆位于主街旁的一条岔道里,背后是窦圌山、旁边是涪江,算得上闹中取静。而王右木故居则是另一番热闹场景,因为地处武都镇老街上,现在周边仍是商业街,人来人往中,这座以木质建筑为主的烈士故居尤为显眼,不时有年轻人顺路前来学习参观。
在王右木故居,记者对王右木与大哥王初龄因理念不同而分家一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右木故居是一栋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王家三兄弟的房间紧邻,大小相仿,陈设相似,但一些细节传递出兄弟间的关系—大哥房间居中且门槛高一截,而两侧的俩弟弟的房间,门槛则明显低些,二哥居左,王右木在右。
大哥是一名晚清秀才,曾任民国四川省首届议会议员,由他教导王右木读书启蒙,还在宅院中专门设置一间书房供王右木学习所用,也是他出资供王右木到日本留学。王右木与大哥感情颇深,这一点从他在日本、成都与大哥往来的书信中可窥见一斑。
但在走上革命道路后,王右木却与大哥渐行渐远。特别是在留日归来后,大哥希望他接替省议会议员位置,光耀王家门庭,这与王右木意见相左。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理想的王右木,选择了与大哥分道分家,凸显了革命先辈对真理和信仰的忠诚坚定。
另一方面,王右木在成都工作期间,月收入高达200个银元,在当时是相当优裕的,但他每月只给家人20元作为生活所需,其余的全部用于办报、开展革命活动。
因为遇害时间较早,许多人对王右木的事迹所知有限,但仅从这些细节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位革命先驱的精神气概,鼓舞着后来人奋勇向前,推动事业再上新台阶!
走进初心地·(1921-1930)|王右木纪念馆②:在这里寻找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星星之火
走进初心地·(1921-1930)|王右木纪念馆③:两则革命故事 带你认识四川马克思运动先驱王右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阿杰哥 2021-01-20
赞
川观网友481565 2021-01-2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宣汉审计向彬 2021-01-19
薪火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