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敬松 魏冯

1月19日,在第四届天府脑科学论坛暨云脑(WeBrain)合作研究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朝义认为,四川发展脑科学,可在微小设备上发力。

“脑科学能在治疗老年痴呆、小孩多动症、小孩孤独症等疾病发挥功效。”李朝义表示,利用现在大热的VR(虚拟现实)技术,将视觉信息通过脑波传达至大脑,能帮助治疗人体疾病。比如通过VR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训练自闭小孩与人沟通的能力。

脑科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多还体现在采集数据和疾病诊断方面。李朝义认为,未来,手机能记录脑电波,并将这些大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专门的“大脑计算中心“,通过人工智能,诊断人体疾病。

同时,像医院中的CT器械也可分解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专门负责扫描,后端负责诊断。前端的小型扫描机能轻松推广至城市社区和边远农村,而较为麻烦的后端诊断任务则完全可以交由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这样既能扩大CT器械的服务范围,又能节约人力、提高效率。

四川想要发展脑科学,有哪些先发优势?

李朝义认为,小型芯片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四川高校在研究脑科学时,可依托本土电子信息专业的科研优势,并借助像华为一样落户成都的大型高科技公司,聚焦脑科学电子芯片等微小设备的研发。

这意味发展脑科学,四川不一定要在“大机械”上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展开竞争,而是可在微小设备上进行差异化竞争。

人脑是最复杂的器官,被称为“三磅的宇宙”。脑科学是人了理解自然界现象和人类本身的“最终疆域”,也是本世界最终要的前沿科学之一。目前,“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正作为我国“十三五”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推进,也被称作“中国脑计划”。

人物简介:

李朝义,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视觉中枢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