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全国多地迎来低温天气,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攀枝花市仁和区依旧气候宜人,鲜花怒放。

静立普达湖旁的康和泊悦项目,升级后的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展示馆,全面诠释着明媚的“阳光”画卷……1月10日,攀枝花最高气温飙升至“20+”,与天气同样火爆的,是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的人气。作为攀枝花城市转型的标杆项目、阳光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度假区全力构建复合型阳光康养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指向“中国康养旅居生活范本”,成为各地游客康养旅居的新选择。

康和泊悦康养体验馆 刘家成/摄

地处攀枝花市南端的仁和区,被外界定义为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康养产业潜力无限,在攀枝花“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中,以仁和区为核心的康养“仁和谷”蓄势待发。

近年来,立足“近郊休闲、生态宜人”自身优势,突出“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旅游特色,仁和区加快建设以“一带一线”为核心的城郊康养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这里仁和,可以栖迟”文旅品牌,通过文化赋能、康养提质,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永忠/摄

高标准引领 打造康养产业“攀枝花样板”

看点十足的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展示馆,运用大量钢铁与阳光元素,将“沐浴阳光、仰望星空”这一主题,与康养元素相结合,生动地展示攀枝花康养产业的发展成果。

王东/摄

时间回到2019年9月29日,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展示馆正式开馆迎客。开馆仪式上,攀枝花市康养产业标准重磅登场,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攀枝花抢抓到康养产业标准话语权,现场发布22项康养产业标准,加快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做好“阳光”这篇文章。

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攀枝花样板”,仁和区立足康养产业先发优势,布局大健康全产业链,推动攀枝花市康养产业标准贯彻实施,围绕打造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产业标准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业态布局。

石磊/摄

一批先进的康养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和知名品牌,在这个度假区相继释放能量。集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于一体的普达颐养护理院,成为“候鸟老人”喜爱的“栖息点”;致力于中医理疗、调理、康复的十方养生会馆,让康养生活更有品质;攀枝花首个以芒果特色为主题的芒果乐园,丰富全时段、全龄段、标准化的康养度假产品体系……

刘家成/摄

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为链条的“一带一线”高质量融合发展布局,则再次从顶层设计出发,为仁和区“康养+文旅”产业指明了方向。

仁和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带”,即以大河湿地公园为轴心,着力打造“城市客厅、文化街区、康养公园”为一体的城市康养休闲文旅带,主要发展康养度假、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医疗、文博会展等产业。

“一线”则是围绕仁和自驾游线路,着力打造“森林康养、山水田园、特色小镇”为一体的城郊康养文旅环线,主要发展自驾旅游、星空露营、登山健身、农事体验、赏花摘果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

万宝营森林康养基地

以“标准化”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还将编制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专项规划,让业态布局更加科学。”该负责人说。

项目点燃发展“引擎” 做强康养产业支撑

地处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如何打造攀枝花康养旅游形象展示“前台”?围绕建成投用的攀枝花南站,仁和区着力建设“门户枢纽新城”,水中央湿地公园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

水中央湿地公园位于攀枝花南站下方,沿大河两岸建设,规划面积1500亩,建成后将成为攀枝花最大的湿地公园。未来,水中央湿地公园将成为攀枝花新的生态绿带和城市名片,预计年游客数将达到10万人次左右,带动发展门户枢纽经济,助推仁和区建设“产业新区”。

水中央湿地公园效果图

2020年10月签约落地的迤沙拉幸福公社康养文旅小镇项目,则是仁和区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项目由仁和区与成都幸福公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携手打造,将充分挖掘迤沙拉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俚濮彝族文化资源,发展体验式农业,建设田园式康养、文创旅游一体的幸福小镇。

迤沙拉幸福公社效果图

拟纳入“十四五”规划的迤沙拉—攀西大裂谷遗产旅游区项目,还将带来更多惊喜。据了解,该项目区域约150平方公里,聚集了攀西大裂谷、成昆铁路遗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三大世界级文旅资源,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富集区域,可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度假旅游区、研学旅游区等。目前,仁和区正在开展项目策划、规划前期工作。

迤沙拉历史文化名村 王东/摄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仁和区新引进铜锣湾·时代广场、君和康养基地等17个康养项目,浅水湾康养文旅综合体等9个项目实现开工。与此同时,抓好项目包装规划,包装储备康养产业项目46个,开展拉鲊文旅综合体、旅游大环线资源挖掘整合,切实为下一步康养产业发展夯实支撑。

铜锣湾时代广场效果图

近年来,紧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势,仁和区着力引进一批体量大、带动强、品质优的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效能治理。

特色品牌示范带动 康养产业提质增效

南向出川,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既让仁和区承载起南向发展的重任,也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

每到周末,仁和区苴却砚文化旅游街区都会传来动听的旋律,“大河之音”河畔音乐会如约而至。每周一场,在冬日暖阳中开启的视听盛宴,让游客领略到“这里仁和,可以栖迟”文旅品牌的别样魅力。

李永忠/摄

文化赋能,为康养产业注入蓬勃力量。在前不久举行的四川省文创大会上,以传承弘扬苴却砚文化为主,让旅客直观了解苴却砚雕刻技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苴却砚文化旅游街区,成为首批四川文创集市之一。

王东/摄

特色品牌,助力康养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仁和区以打造“宜人新城、产业新区”为目标,阳光康养产业先导区加快建设,并重点围绕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以观光、露营、采摘、体验、研学旅行、乡村购物等为主的自驾旅游,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已重点打造迤沙拉姊妹节、星空露营节、苴却砚文化艺术节、“知时节”读书会等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文旅活动。

姊妹节 李永忠/摄

“谈经古乐”非遗文化、田园风光、农家饭菜、特色瓜果……在全长155.3公里的“遇见最美仁和”自驾游环线上,透过一花一树、一蔬一果,可以感受仁和区的城市沉淀。经过一系列打造,该自驾游环线已被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列为《自驾游目的地等级划分》行业标准试点区域。

谈经古乐 王东/摄

同时,仁和区正加快完善农业配套设施,以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布德莲藕观光园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寻找“诗和远方”,何须去他乡?为推动攀枝花“5115”工程落地落实,仁和区实施“康养+文旅”“1239”工程,着力打造攀枝花一小时康养旅游经济圈。

蓝图已经绘就:到2025年,建成国际旅游度假区1个,医养结合点20个,康养旅居地30个,特色康养旅游村9个,实现“康养+文旅”产业产值120亿元以上,率先建成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