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北有秦皇岛、南有攀枝花”,“一冬一夏” 、“一南一北”,两座城市推起我国康养产业的浪潮滚滚,也汇集起人们对康养生活的向往。1月18日,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在现场就气候与康养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

隆冬时节来攀枝花晒太阳,盛夏时分到秦皇岛享清凉,究竟是什么牵动人们的脚步迈向这两地?“凡是长寿的鸟,大多都是候鸟。”有意思的是,白鹤这种寿命可达60岁以上的“长寿鸟”成了一个来自大自然的答案,“冬避严寒,夏避酷暑,追求舒适是生物界的共同愿望。”

在王式功看来,这背后是气候资源在发挥作用。我国古典哲学中常强调人对自然的依存与适应关系,由此延伸出气象医学,为气候康养提供理论基础。我国东西海拔相差8000多米,南北温度相差40多度,是世界上气候康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季节互补性强,“从这一角度来说,攀枝花的确得天独厚。”

据统计,从地区来看,攀枝花与北京相比较,5-10月消化系统疾病风险明显偏低,门诊就诊人次循环系统疾病最少,“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人群在攀枝花广义舒适、热不舒适期间发病率低,说明这里适合康养。”王式功说,位于北纬26度的攀枝花基本属于广义舒适域和无冬区,一年四季阳光明媚,冬春季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暑康养的好地方。

运用相关数据和特点,相关团队开发出攀枝花气候康养与疾病风险预测服务系统,一方面挖掘气候、环境、生态、文化、景观、地理等资源,建立气候康养服务综合数据库,实现全域的康养资源的监测、显示和查询,根据需求提供康养旅游服务,另一方面依据发病人群时间序列特征、气象环境条件对疾病的影响研究成果,建立各乡镇对疾病影响的气象阈值指标和疾病预报预警模型,搭建起健康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多渠道为公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健康服务。

目前,利用现有站点或实时监测的气象、环境数据,将攀枝花特有的气候资源优势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相结合,在景区进行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负氧离子、氧含量等与健康相关的气象指数精细化预报服务,借助景区大屏幕、微信、APP等手段,推送到每位游客,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当地的康养价值和观光价值,为吸引和指导更多外来游客来此地康养旅游提供科学依据和高端服务,助力旅游景区的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