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2021年1月18日14版

原文如下↓



1月14日,冬日里的攀枝花暖阳和煦,空气清新。抬头望山,一片苍郁;低头看水,碧绿奔涌。去年上半年,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排名全省第一;在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攀枝花位居全国第7名。

为了守护攀枝花的绿水、青山和蓝天,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近年来,攀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强化精细管理为重点、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为抓手、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造花园式绿色工厂为目标,全面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攀钢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新攀钢,为攀枝花发展康养产业“转”出空间。

攀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保护长江母亲河。图为金沙江弄弄坪段,一江清水正浩荡东流。何仁江 摄

着力推行清洁生产 厂区也能成花园

“环保达标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环保能力就是企业竞争力、环保投入就是企业发展投入。”据攀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绿色转型和环保工作屡获好评,攀钢钒获评“2019绿色发展二十大优秀企业”,西昌钢钒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等荣誉。

荣誉背后,是攀钢与污染的长期斗争。曾经“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让攀钢欠下了环保债。2004年,攀枝花市位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作为攀枝花市最大的中央企业,攀钢深感压力和责任。

面对资源先天劣势带来的环保困境,攀钢一手抓新建项目环保设施配套建设,一手抓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开启了漫漫治污路。

先后完成攀钢钒4号高炉、热轧板厂、冷轧厂等二期工程重点项目环保设备设施建设,实施了矿山、发电、焦炉、烧结、高炉、转炉、轧钢、钒、钛等工序的废气治理。相继建成了攀钢钒4台烧结机烟气脱硫装置,以高硫烧结烟气二氧化硫为代表的污染源,达到了2012年国家出台的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要求。截至目前,攀枝花和西昌两地共6台烧结机全部实现烟气脱硫,外排烟气二氧化硫远低于国家最新标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封闭煤场、料场、皮带通廊等,厂区环境洁净度大幅提升。

面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目标和新要求,攀钢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环保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把环保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贯彻落实到全员、全岗位、全流程。建立环保督查机制,倒逼问题整改。

目前,攀钢环保督查已经成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推动各项环保工作落地落实。

疫情发生以来,攀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环保项目实施,推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部复工。

在推进超低排放进程中,攀钢克服高硫烟气治理无先例可借鉴的技术难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

“以超低排放为标准,以污染物排放管控为重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方向,以打造花园式绿色工厂为目标。开展生态环境提升规划修编,有序有效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该负责人介绍,由于全面推进超低排放设备设施改造,厂区环境面貌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攀钢钒冷轧厂厂区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何仁江 摄

持续不断治废水 金沙江碧波荡漾

虽已进入冬季,但攀枝花仍然暖阳和煦,金沙江碧波荡漾,行道树开着花,伸展着枝叶。“攀枝花的景色特别美,阳光非常暖,空气也很好,盛情邀请大家来做客,来感受。”市民王敏每年都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邀请。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造福攀枝花市和金沙江下游群众,攀钢从2005年开始,投入超5亿元资金,先后建设工业废水处理、间接冷却水、外排废水回收利用、沿江挡渣墙,以及江排口、厂区废水外排治理等多个项目,有效减少了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排放。

尤其是在攀枝花钒厂实施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和深度治理,一举解决了钒产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全面实现了氧化钒生产废水“零排放”,成为国内第一家“废水零排放”钒生产企业。

钒工序废水实现“零排放”,也是攀钢在废水治理进程中坚持不懈的一个缩影:改造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酸处理设施,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攀钢本部炼钢厂、轨梁厂等工序产生的废水,全部进行收集处理,返回系统利用,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闭路循环利用。

“现在的金沙江水,又清又绿。”来自老百姓的赞扬,是对攀钢环保工作的最好褒奖。

图据攀钢集团微信公众号

投入资金近亿元 昔日矿山变青山

站在位于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苏保区”)内、占地2300多亩的攀钢石灰石矿矿区里,脚下绿草茵茵,眼前乔木成林。往日钻机轰鸣,热火朝天的攀钢石灰石矿采场,在2018年10月全面退出苏保区后,成了大自然的乐园。

行走在曾经的矿区中,突兀的山石、开采运输的矿道等仍然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模样:土地裸露,车来车往,尘土飞扬。不过,这些痕迹正在逐渐“消失”。攀枝花树、异木棉、凤凰树、三角梅、爬山虎、清香木、小叶榕……错落分布在矿区的绿色植物正在茁壮成长,逐渐形成一片多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区。

退出苏保区,是攀钢交出的一份生态答卷,目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矿山为青山让路,只是攀钢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一个缩影。

这一切的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攀钢发展的主旋律、大前提。

按照生产规模120万吨/年计算,石灰石矿山尚可开采30年左右。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算了一笔账,矿山退出之后,企业损失预计过亿元。

但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攀钢矿业公司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在推进退出的过程中,政府、企业、保护区三方经过70余次商谈、协调等工作,终于在2018年10月26日,石灰石矿采场迎来全面停止开采作业、全部退出苏保区的时刻。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与子孙后代息息相关,紧紧相连。攀钢正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推动攀钢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建设,努力把攀钢建设成为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花园工厂。

退出苏铁保护区,是攀钢交出的一份生态答卷,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金山银山”。何仁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