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2021年1月18日14版

原文如下↓



青瓦小楼林立,欢声笑语四溢。1月10日,沐浴冬日暖阳,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村又迎来一场热闹的周末近郊游,村里康养酒店的订房热线也陆续响了起来,远方的“候鸟老人”又来这里过冬了。

故事里康养酒店、故事里景别院精品民宿、涵管小屋田园生态餐厅、修竹文舍……一个个升级换新颜的乡村旅游打卡地,错落有致地布局在这个彝族村落,静候四方宾客。以阿署达村为核心的阿署达康养旅游度假区,正是攀枝花“5115”工程中的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东区建设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的生动实践。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以及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康养示范城市,打造适宜人居绽放魅力与活力的新东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东区深入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及时出台,着力拉长康养产业链。

如何做大康养产业这块“蛋糕”?东区已经绘出蓝图:将建设以1个国家级康养旅游融合示范区、1个区域大健康产业示范区、1个国家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1个多品牌攀西阳光康养运动中心、1个全域全龄智慧康养城区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康养工程体系。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美丽健康时尚新东区的布局改造,东区康养产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王东  摄

生态为底 康养旅游融合发展

和阳光一样火热的,还有同样位于阿署达村的故事里汽车露营地建设现场。目前,营地接待中心主体已经建起,果园苗木栽植、道路硬化建设等正加快推进。

营地占地约15000平方米,依据山地形态,打造了汽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森林康养区等区域。站在营地内,如同置身天然绿色氧吧,主城区及金沙江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故事里汽车露营地,是阿署达村正在重点打造的一个康养旅游项目,也是阿署达村多元发展的一个侧面。作为攀枝花加快建设的国家级(省级)特色康养村,阿署达村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民宿项目和休闲旅游项目在此扎根壮大。

田园变花园、农田变景点、村舍变旅舍,阿署达村的转型升级,得益于生态旅游内涵的不断丰富,而这个思路还在延伸。

按照全域生态旅游思路,东区将建设引领康养示范城市发展的国家级康养旅游融合示范区。落子阿署达村的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是东区立足生态本底的又一大手笔项目。

“正在抢抓工期,全力建成龙岗水库环路、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东区发改局相关人员介绍,该项目将以国际农庄、国际康养论坛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实验基地、特色小镇、星光花海、浮虹之环、天空之径、康体乐园、花舞人间、奇湖养生天堂、热带花海果海十二大项目为支撑,实践“康养+N”产业深度融合,力争用8至10年时间,打造成为阳光生态城市地标、休闲旅游目的地、田园康养度假胜地,创建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

为生态旅游注入更多内涵,还要在“水文章”上下功夫。

东区位于攀枝花市主城区,碧波荡漾的金沙江绕城而过,规划建设活力沿江带,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已经开展。

为改善城市水域景观,东区将依托中心城区银江水电站库区以及金沙江沿江两岸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亲水近水、游憩游购、文化创意、康养旅游、湿地公园为一体的国家5A级滨水新城,形成阳光生态沿江景观经济带。

随着金沙水电站下闸蓄水,东区人酝酿多年的“亲水”梦想又近一步。按照规划,待银江水电站建设完成后,“水在城中、水城相融”的壮美画卷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攀枝花市东区全力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养护一体”的新型康养模式。王东 摄

医疗为核 新型康养步伐更稳

1月14日,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医护人员正通过传统中医疗法,为患者治疗疾病、调理身体。这些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其中不少是外地人。

“做好康复工作,才能做大康养事业。”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卿丽华说,人的身体功能得到恢复,才能真正实现康养。为做大做强康养产业,医院还将与社区、乡镇开展合作,把中医药技术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更多市民游客。

几公里外,致力于服务康养产业发展的攀枝花金福达康肾病医院(简称“达康肾病医院”),在主城区加紧建设。目前,医院主体工程已完工,计划将于2021年2月投入使用。

这是东区围绕阳光康养品牌打造,于2019年引入的肾病透析疗养医养结合机构。“项目建成后,将借助攀枝花冬季干燥温暖的气候资源,满足肾病患者的康养需求。同时,可弥补攀枝花缺少肾病专科医院的不足,推动东区医养产业健康发展。”东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将设立80张床位,其中60张作为康养病床使用。

近年来,东区按照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5115”项目建设工作要求,以市级大医院为引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民营康养机构为补充,全力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养护一体”的新型康养模式,引进美年大健康体检医院、慈铭健康体检医院、爱尔眼科医院、达康肾病医院等各类大型体检连锁机构和知名专科医院,累计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民办养老机构等56个。此外,还集聚了攀枝花高端医疗资源,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55所。

以医疗为核,建设区域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成效初显。据统计,东区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约13张,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医疗服务覆盖辖区及川滇周边10余县(区),可以满足康养旅居人群多元化、多层次的医养需求。

攀枝花市东区全力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养护一体”的新型康养模式。王东 摄

大数据为链 智慧康养增添动能

建设全域全龄智慧康养城区,夯实康养产业发展基础,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位于东区东华街道阳城社区的长果智慧康养服务中心,针对独居的体弱、多病、高龄等特殊老人,配置了智能穿戴设备,通过红外探测、“一键呼”等设备,随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监测到的心率、血压等数据,通过物联网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们的健康护航。

同时,中心还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推出“家庭照护床位”,即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老人家中安装物联网环境监测探头、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监测值守设备,对居家老人的安全及健康进行24小时自动值守,居家服务的智能化、互联网化、数字化进一步提高。

依靠大数据的智慧康养模式,在东区还有很多。

东区密地街道矿运社区设立了“健康小屋”,借助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就能为社区居民看病。居民上午看完病,下午就能收到医院配送的药物。

这间不收费的“健康小屋”,正是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矿运社区、攀枝花馨佳园养护院联合打造的“智慧医养示范点”,也是社区居民和养护院入住老人心中的“智慧屋”。“智慧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医养融合深入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3种模式中,为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助力。

以大数据为链条,东区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标准共建“三大平台”,提供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服务,构建国家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未来,智慧康养服务的触角,还将进一步延伸,力争到2025年,社区智慧康养服务人群达到80%以上。

攀枝花智慧产业大厦。王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