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嘉宾: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廖蔚

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一头联着产地,一头联着市场,是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联结带”。

总体而言,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晚、基础弱、发展滞后。作为农业大省,当前四川在推进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和瓶颈?

下一步,又将如何破题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廖蔚。

记者:推进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意义重大。目前,我省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和瓶颈?

廖蔚: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产地冷链物流枢纽网络还不够完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还未做到无缝对接,缺链、断链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问题并存,相较于农业10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冷链流通需求,现有全省烘干冷链物流设施总量仍存在较大缺口。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产量6700万吨,现有冷库容量却只能满足流通领域15%左右的需求。

另外,我省还存在农产品冷链设施发展分布不平衡,城市多农村少,肉类多果蔬类少,农产品冷藏预冷库、采后初加工设施、冷藏运输车等设施配置不足,严重影响了效益发挥。同时,在保障措施方面也存在“落地难”问题。农产品烘干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最大的瓶颈问题在于土地,部分地区生产设施用地政策落实在文件上,真正落地较难,一些地方项目建设进度较慢,一些地方在落实农产品保鲜仓储设施农业生产用电价格,金融、保险、信贷等配套支持方面也存在不足。

记者:围绕烘干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哪些重点,并有效推进相关工作?

廖蔚:首先,要统筹布局、系统谋划,构建骨干、区域、节点、田头四级建设“一张网”,实现“主动脉”与“毛细血管”无缝对接。根据市州经济总量、农业发展现状、人口分布等因素,布局建设骨干冷链物流设施;在农产品主产县整县制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布局区域性冷链物流设施;在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等乡镇节点建设节点冷链物流设施;另外,还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者主体建设田头产地冷链设施。

要围绕“川字号”10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做实生产支撑端和仓储端,形成产、购、销功能“一条链”,努力打造“产地+仓储+消费者”全程冷链模式;抓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力争当年建成、当年使用、当年见效。要做优流通端,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储+电商+物流”、“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储+物流”等多种流通模式。

在政策方面,要聚焦土地、用电等瓶颈问题,坚持政府引导,落实地、电、钱要素服务“一条龙”;坚持市场运作,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作用,实现多元投资,建、管、用“一体化”,探索共建共享的建设经营模式和运营主体培育机制;要加强领导,构建省市县联动推进“一盘棋”,形成合力推进烘干仓储冷链保鲜体系的建设。

策划:邓嗣华 周 艺

统筹:周金泉 刘 佳

采写: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