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1月13日凌晨,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监护室呼吸机、心电监护等各种仪器仍然在运转,第一台肺移植手术患者刚刚安置妥当,各项监护治疗有条不紊进行中;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刚刚下台进入监护室;而手术室里,一台肝移植手术即将结束。多个学科和专业团队MDT,近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使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作为四川省仅有的两家拥有全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已开展了准入的全部器官移植项目。

而此次通过器官捐献网络分配,同一时间进行同一供体心、肺、肝多器官的捐献与移植。医院高度重视,各学科密切合作,上下一心、全员联动,搭建了一支由重症医学中心、心外科、心衰中心、胸外科、肺移植病房、器官移植中心、手术麻醉中心组成的“超豪华”多学科移植团队,以及一支由输血科、临床检验中心、药学部、超声中心组成的保障团队。

医院肺移植曾富春团队、心脏移植黄克力团队、肝脏移植张宇团队与重症医学、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学科医护技团队协同努力,分别为3位患者实施器官移植手术,使他们重获新生,不久的将来,他们有望回归家庭和社会,重启美好生活。其中一位心脏移植患者是一位56岁女性,患者曾于12年前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因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右心功能衰竭来院,术前反复双下肢水肿,且双下肢有严重的色素沉着,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而且,患者术前心胸比达到了0.9,而供心是一个正常的心脏,供心与受心的大小严重不匹配,左心房、上腔、下腔都无法直接吻合,需要通过精心的修剪把它调整到一个相匹配的尺寸方能完成移植。接到供体通知后赶到医院,仅仅两个小时,医院就完成了核酸检测、胸部CT扫描、全院会诊术前讨论和常规术前准备等,并在各科高效配合下完成了移植手术。

重症医学中心肩挑术后心脏移植病人、肝移植病人、肺移植病人最为关键的围术期管理,此阶段病人病情变化多,波动大,病情相对不稳定、治疗复杂,是扣好生命延续的第一颗“扣子”,需要重症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精准治疗,精心护理。

为此,重症医疗团队一分为三:张晓勤副主任医师带领肺移植小组在术中为肺移植病人行ECMO支持,并全程守护,于凌晨1点护送病员回到ICU,此时他们已经非常疲倦,即使寒风瑟瑟,衣服后背也汗湿了,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为病人进行监护、各项指标维护,并进行了床旁胸片、纤支镜检查。紧接着,临晨3点肝移植病人又回到ICU,潘灵爱主治医师带领组员专人管理及维护,术后早期行肝脏超声影像学评估功能。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凌晨4点王艺萍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心脏移植小组护送心脏移植病人回到ICU,持续IABP辅助治疗,立即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管理、右心功能监测、器官支持等措施,并启动“心脏移植MDT团队每日会诊程序”。而护理团队在护士长的安排下,聚集科室高年资骨干精英护理人员分为A、B两组,A组负责肺移植病人的护理,B组负责肝移植、心脏移植病人的护理,他们夜以继日,只为守护。重症医护团队为实现器官捐献者的最后愿望、为3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几乎马不停歇的奋斗了50多个小时,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守护者!

术后,三名接受器官捐献的移植病人病情均比较平稳,肝移植病人已经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正在顺利康复中;心脏移植、肺移植病人也分别正在为停机拔管和脱离ECMO做准备。

全国年龄最小体重的婴儿器官捐献、最小体重的婴儿减体积肝移植、西部地区第一例机器人的亲属肾移植术、西南地区首例小肠移植、西南地区首例跨省航空转运心脏移植……2020年,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开展肾移植117例、肝移植39例 ;肺移植病房开展肺移植12例,位列全国44家有资质的肺移植中心的第九位。截至目前,医院累计实施了肾移植、肝移植、肺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手术近1400例,此外还开展了角膜移植、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等手术。经过12年磨砺,医院各专业团队同心协力不断奋进,获得了国家卫健委规定的所有实体器官移植项目(心脏、肝脏、肾脏、小肠、胰腺、角膜、肺脏)准入资质,并且临床开展了准入的全部器官移植项目。这期间相关的重症医学、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学科协同努力,形成了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器官移植为引领,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也为众多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新生带来希望。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