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一年四季鲜花灿烂,瓜果飘香,明月繁星。


这是中国康养概念起源地和康养产业先驱者,15年前以发展“健康旅游”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理念,开启康养产业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


15年来,它以资源为依托,坚持走文旅康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从钢铁硬汉到阳光暖男的转变,常年康养人群从0升至50万人次。


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近年来,攀枝花以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安宁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核、两轴、三区、三组团”的文旅发展格局已现雏形。


当前,攀枝花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的坚实行动,激活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潜力与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天,《四川日报》4个整版全景呈现攀枝花文旅融合的壮美画卷,奔赴文旅融合的“诗与远方”。


“康养”理念首倡地攀枝花

夏日的攀枝花,处处涌动着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在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游客拍下年度“最低满月”的珍贵画面……


点击图片查看↓↓↓

攀枝花如何坚持康养产业的长期主义和创新发展?

如何在细分赛道练就核心竞争力?

如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绘就共富新画卷?


东区

今年“五一”假期,攀枝花市东区旅游市场火热。伴随超过40万人次游客的涌入,辖区酒店、民宿预订火爆,实现旅游收入1.73亿元。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东区文旅融合战略释放的强劲动能,更是这座老工业资源型城区向“景城一体”华丽蝶变的生动缩影。


点击图片查看↓↓↓

东区如何聚焦“山海湖” 解锁文旅新境界?

如何构建产业矩阵 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

如何碰撞潮流基因 塑造“时尚东区”城市新IP?

西区

从“鹏城”至“花城”,由广东南部奔赴四川南端,今年5月,一辆特殊的“银发专列”从深圳驶入攀枝花,416位老人在此开启“慢时光”之旅。抵攀首站——攀枝花市西区西佛山景区,漫山的凤凰花灿若云霞,在老人们心中留下红火的“独家记忆”。
这个夏天,这抹红霞惹醉了无数市民游客。从西佛山到春苗巷,攀枝花市西区凭“红色花海”火速出圈。仅“五一”假期,前来赏花打卡的游客达11.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48万元。


点击图片查看↓↓↓

西区如何厚植底色  “两座山”绘就绿色新画卷?

如何文化赋能  “双IP”点燃产业新引擎?

如何深挖资源  “一江水”激活文旅新动能?

仁和区

近年来,仁和区紧扣“一城一环一带”空间发展布局,加快构建“一带一镇一线一区”旅游发展格局,以迤沙拉国家4A级景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苴却砚特色小镇等项目为支撑,聚力打造“攀大丽香”精品旅游环线重要游客集散地和康养度假目的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拓展文旅内涵,精心打造文旅品牌,不断优化文旅供给,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清晰地勾勒仁和的文旅发展成就,不妨从仁和区的城市定位入手:天时地利·这里仁和。


点击图片查看↓↓↓

仁和区如何深挖风光星空的资源禀赋 抢抓文旅融合新机遇?

如何以文旅IP为抓手 将地势地形转化为文旅优势?

如何推进农村文化“五个一”建设 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

米易县

这里既有颛顼文化的历史坐标,又有阳光康养的现代触点;既是南丝绸之路的线性记忆带,更是农文旅康融合的立体试验场。
当阳光米易的攀西风情遇上文旅融合的时代命题,“点线面联动”正成为破题的核心算法——“以资源为基点+串联生态脉络+激活全域旅游的产业动能”=可持续的吸引力。


点击图片查看↓↓↓

米易如何以“点”为基 深挖特色资源?

如何以“线”为脉 构建游廊黄金带?

如何以以“面”为体 绘制全域旅游3D图?


盐边县

在川西南的瑰丽版图上,雅砻江畔有一颗璀璨明珠,以悠悠大笮文化为筋骨,以丰饶的物产资源为肌理,勾勒出美丽的盐边县。

当晨雾从二滩湖面升起,盐边的山峦被镀上一层金边。在这里,火把照亮了千年驿道,温泉浸润着攀西裂谷,大峡谷的一顶顶露营帐篷,芒果林的一片片金黄硕果,正以山川为谱、人文为韵,交织出一曲文旅康养的融合乐章。
滋味盐边,正以“养眼、养身、养心”的三重维度,重新定义“诗与远方”。


点击图片查看↓↓↓

盐边如何以文化赋能 深挖在地IP?

如何以旅游提质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如何以康养增值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