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文铭权 秦勇

“接下来我就把牛圈拆除把牛卖了,另选址规模化养鸡。”

1月1日,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高庙村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点,成功化解一起邻里污染侵害纠纷。

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针对基层司法资源薄弱,小微诉讼案件增加的突出问题,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把握“群众主体”这一关键点,探索推出“解纷队伍群众建、解纷工作群众干、解纷红利群众享”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去年全市法院收案同比下降9.17%, 初步实现“法官减负、纠纷减少、群众受益”的治理目标。


多元参与 

“独角戏”变“大合唱”


2018年11月,高庙村村民钟某华在原宅基地上修建牛圈养牛,臭味和噪声影响了邻居钟某彬的正常生活。

去年9月,钟某彬诉讼至富顺县人民法院。在诉讼判决过程中,该法院认为本案有重大“民转刑”风险,发函至何市镇人民政府,希望通过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做好矛盾疏导和稳控工作。

自贡法院何市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受理该案后,推动形成由镇党委主导,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富顺法院和大安法院具体参与,并汇集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镇村组等多元解纷力量,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全力开展调解工作。

如何科学平衡钟某彬的居住生存权益和钟某华的生产发展权益难点?在1月1日的协调“院坝会”上,多方调解人员精准把握矛盾症结所在。

“自贡法院法官向原告被告双方客观分析法律后果,本村乡贤宣扬邻里友善等传统美德,相关部门为被告争取其他养殖业优惠扶持政策,并协调其他养牛大户作价收购肉牛。” 高庙村党支部书记陈群至今印象深刻。

最终,情绪激动的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签订《和解协议书》。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社区。自贡法院延伸司法职能,主动健全源头预防体系和前端化解体系,推动建设以街道(乡镇)为核心的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在园区、社区等设立党员法官工作室、说事工作室、调解工作室,促进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等下沉社区,有序调解纠纷。

2020年以来,全市城乡社区新建58个调解室,新认证在线调解员49名,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3%。

“现在,各村均形成组长包户、村干部包组、网格员随时调(解)、村人民调解委首次调(解)、镇人民调解委再次调(解),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点)随时介入的诉源治理模式,通过多级无缝调解,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何市镇党委书记张峻山表示,各村正积极创建“无讼”村居。


三位一体 

“多段中转”变“一站到底”


2020年5月14日,自贡法院何市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挂牌成立。该市已成立诉源服务站(点)18个,成功化解纠纷496起。

自贡中院着力构建形成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诉讼服务站为依托的衔接配套的诉非衔接体系,构建起法院(法庭)、镇服务站、村服务点,这一诉源治理“三位一体”新体系。

各级法官走出机关走进基层,纵向到底。在每个星期二,大山铺人民法庭法官都会前往高庙村等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开展巡回值班,和群众面对面,指导立案及开展诉讼服务等。

2020年12月28日,在高庙村举行的“法治夜校”上,“全国模范法官”刘萍根据村民现场点题,就“民间借贷”等话题开展法律讲座。

“和过去村组干部组织开展的普法宣传相比,这次更专业更接地气。”村民陈祥说,讲座结束后,不少村民主动和刘萍添加了微信。

通过普及宣传、典型案(事)例、巡回审判、庭审观摩等方式,自贡法院实现与群众零距离,让群众增强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



云端服务 

“群众跑路”变“远程便民”


“谢谢您们,上次的网上立案让我少跑了好多路!”元旦节期间,村民陈小某返乡后,专程前往自贡法院何市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向当时办理此案的法官助理王晨宇致谢。

陈小某的母亲陈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二级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去年6月,自贡法院何市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受理后,远在新疆的当事人在线上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庚即在调解平台上进行司法确认,当日将裁定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

近年来,自贡法院畅通“12368”案件查询热线,依托“四川移动微法院”、“诉前调解”等平台,广泛开展网上诉讼服务。同时,法院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去年,该市法院网上立案2341件,微法院立案4322件,网上立案率达38.56%,跨域立案77件、电子送达646件,实现诉讼服务从“走马路”到“走网路”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