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 朱杰 泸州观察 郭荞璐

近日,叙永县邬高林下菌“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迎来了食用菌的丰收季。走进园区,在郁郁葱葱的竹林下,一朵朵圆润饱满的菌子破土而出。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翻开腐殖土,轻轻采摘。

农户在竹林下采收竹荪。

“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我们钻研出纯天然的蘑菇栽种和管理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蘑菇在林下自然生长。”自14年前返乡创业以来,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邬高兰先后到西南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学习食用菌孢子分离、试管培养、菌种选择、栽培土壤管理等技术,还走遍山林进行种植实践。目前已培育出赤松茸、大球盖菇、毛木耳、羊肚菌、黑皮鸡枞、竹荪、紫云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其菌种在全县十多个乡镇广泛种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立足县域内165万亩竹林资源优势,近年来叙永县建立“聚才强基、搭台赋能、转化增效”协同机制,探索推动竹下菌产业发展,实现乌蒙山区人才与竹下菌产业的“双向奔赴”。

省农科院李小林博士在叙永县水尾镇“邬高林下种植基地”  进行技术指导。

一批专家团队的到来,为竹下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叙永县实施“候鸟工程师”计划,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智库”,柔性引进省农科院李小林等专家团队5个,采取“云端智库+定期驻点”实现线上常态化技术支撑和季节性驻点指导,突破林菌复合种植等18项关键技术瓶颈。引进浙江百年香菇培育团队,打造“竹下菌床共生系统”,构建“一亩竹林三层产出”立体种植空间,竹下菌发展面积超1万亩,年产量突破1万吨。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林下菌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叙永已构建起“三级人才孵化”体系,县级层面组建竹下菌研究工作站,镇级设立实训基地,村级培育“菌秀才”示范户。同时依托永宁工匠学校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开展林下课堂、技能擂台等专题培训21期,培养30名技术带头人,轮训500名技术骨干,带动1000户农户掌握标准种植技术。创新“主体联带扩规”模式,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业主等多元主体联合带动,以标准化种植技术为牵引,推动林下菌产业基地规模化拓展,成功打造1家以经济林食物、林下食物为主导的国家级专业合作社。

科研成果转化在田间地头,成为叙永县乡村振兴“生力菌”。近年来,叙永县建立“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机制,推动高校科研团队与本土企业共建产学研项目12个,成功转化“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等专利技术8项。构建竹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建成智能化菌类加工生产线3条,利用超临界萃取、真空冷冻干燥等专利技术,形成“从竹林到餐桌再归竹林”的零废弃循环链,深加工占比从18%跃升至85%,菌类产品价值提升20倍。组建“竹菌+”跨界融合人才专班,推动形成以特色餐饮IP、竹菌生态研学等项目为主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年均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2000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叙永县水尾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