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余德春,女,藏族,1972年9月出生,200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甘孜州丹巴县水子乡水子一村村委会主任、水子家政服务队队长。2014年被甘孜州委授予与党同心、与民贴心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国务院农民工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

“现在的政策那么好,只要我们心怀感恩,苦干、实干加巧干,就一定能把向往的美好生活过成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说这句话的,是甘孜州丹巴县的基层藏族村干部余德春。在距离“美人谷”丹巴县城约4公里的水子乡水子一村,只要一提起余德春,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我们一村好,好就好在有个余村长。”

闯市场 她让乡亲们鼓起“钱袋子”

“水子一村山旮旮,天干雨旱地光光,有儿不去挑担担,有女不去磨背背。”这句顺口溜就是水子一村昔日的真实写照。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一个农村妇女率先走出家门,走南闯北大胆尝试,逐步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1998年,带着让全村89户乡亲致富的美好愿望和对市场的判断,余德春回到村里组织成立家政服务队。思想观念保守的妇女们却不愿意“抛头露面”,一盆冷水差点浇灭了她的满腔雄心。喝着牦牛河水长大的余德春,骨子里有一股子“牛”劲儿。委屈过后,她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关系好的就“死磨硬拽”,就这样仅有3人的服务队一头“闯进”了县城。

余德春主持开展家政服务学习培训会

那一年,她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回了做梦也不敢想的报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妇女主动加入,服务队逐步壮大至39人,每人年均增收8500余元。随着家政服务队的逐步稳定,余德春又将目光盯向基础建设,承包了县城后山滑坡治理工程劳务项目。

组建劳务队时,遇到了阻力,村里的男人普遍不愿意加入劳务队,不但认为挣不了几个钱,还不情愿一个妇女当他们的队长。余德春了解情况后,凭着一张嘴和一双腿,挨家挨户讲道理、搞动员,才将村劳务队艰难成立。这一年,她带领乡亲们在施工现场背水泥、扛沙袋、搬砖块、砌堡坎,成天忙得一身泥,变成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年末终于迎来收获,劳务队户均增收1.78万元。尝到甜头后,劳务队迅速壮大,他们更加活跃地忙碌在各处施工现场,乡亲们户均年增收额从一万多元逐步攀升至2.8万元。

村里低矮破旧的房屋逐渐被一座座崭新的白色藏房取代,村寨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穷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寨。面对前来取经的乡邻,余德春用爽朗的笑声掩饰着紧张:“村里大家看到我长大的,哪有那么神奇,也没得啥子经验,就是先做好了让大家心动,然后带起大家跟我行动,老实做‘活路’挣钱奔好日子嘛。”

引项目 她让穷土地长出“金苗子”

为了让乡亲们能在家门口挣钱,解决部分家庭因劳务外出难以照顾家中老人和儿童的问题,凭借多年的闯荡经历和市场经验,余德春决心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做文章——试种羊肚菌。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庄稼、种蔬菜,哪有种菌子的哦?”这个想法一提起,便在村里炸开了锅,深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的村民难以接受如此大胆的尝试。“到底是亏是赚,不试一试,肯定不知道。”余德春决定当一回探路者,她先行在自家承包地里种植了一亩羊肚菌。

为快速掌握种植知识,菌种下播后,余德春便天天猫在地里钻研,详细记录温度、湿度、光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辛劳。

一年下来,羊肚菌喜获丰收,她也从种植技术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第二年,种植户便扩展到15户,余德春自掏腰包带种植户到金堂县实地考察、学习技术,年底户均增收1万余元。看着种植羊肚菌如此有“钱”景,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第三年,该村成立羊肚菌种植合作社,种植户达50余户,走上了规模化发展。

“今年我种了10多亩,家门口就实现增收3万余元。不仅挣了钱,还照顾了家中老小。”种植户扎西激动地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带一批人到外地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等羊肚菌收获后,马上种植香菇,不仅闲置的土地被充分利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余德春又为村民们盘算着。

当干部 她让村庄改变“老样子”

自家富带动乡亲富,余德春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戴。2004年,村“两委”换届,一心为村民干实事的余德春当选村委会主任。

上任后,顺着村民意愿,余德春将第一个履职目标锁定为修建河堤堡坎,决心一改村庄坐落牦牛河畔常年遭受洪涝灾害的困境。“作为洪灾频发的村子,村干部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余德春的为民承诺掷地有声。她奔走呼吁,四处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又发动村民自力更生、投工投劳。不到半年,两条长约2千余米的河堤堡坎就固若金汤地静卧在河道两岸。“幸好我们的堡坎质量好,不然庄稼和房子可能都遭殃了。”面对今年丹巴县6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村民宋平贵自豪地说,村里修的河堤堡坎又一次经受住了大自然的严酷考验。

余德春实施的第一个民生工程便让她在村里深得民心。然而,她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她要彻底改变村子面貌。

村组织召开例会

2011年,甘孜州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头脑灵活的余德春,迅速将本村发展融入州县战略。一方面,依托交通便利、距离县城较近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她积极动员村民发展餐饮、休闲娱乐、民居接待等旅游产业,组织村民到本县甲居藏寨和金川县、小金县等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地进行实地考察。另一方面,她早出晚归,一会儿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搞动员,一会儿跟着乡干部讨论策划,一会儿又急匆匆地赶着车进了县城。

很快,新农村建设项目便落地实施,全村92户农户完成“五改三建”,入户路、联户路相继硬化,“三面光”水渠、农村公路护栏陆续建成,村里还发展起了200亩核桃基地。一条条整洁平坦的道路、一排排独具特色的藏房、一家家服务周到的民居接待站,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从五湖四海吸引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这里逐渐成为丹巴县综合性旅游接待点。如今,沿路农户家家经营餐饮和休闲娱乐项目,全村户户具备民居接待能力。2016年,该村仅旅游产业一项,人均收入近3000元,淳朴实在的村民再次把余德春选为村委会主任。

村民们都说,余德春就像一朵美丽的格桑花,绽放了自己的美丽,也留香给了别人,她让全村人民的日子越过越香,越过越美。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