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艳 李世豪

雅安,近70%的面积属“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分布植物3000余种、野生动物700余种,享有“天然的生物基因库”等美誉。面对丰厚的“绿色家底”,如何将其变现,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从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切入,因地制宜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助力“绿美雅安”建设,截至2025年2月末,雅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贷款余额12.48亿元。

制度先行 解锁“绿色密码”

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雅安监管分局等六部门出台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方案——《雅安市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实施方案》,实现跨部门工作协同、信息多方共享,构建生物多样性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推动《雅安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实施方案》纳入“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企业(项目)名录库”任务,初步梳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项目13个,涵盖森林质量提升、林下种植养殖、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营等领域。

金融引路 激发“绿色活力”

为做好生态价值转换,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聚焦生物多样性领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引导推动金融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创新多元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远眺天全县大岗山,红枫、连香、红豆杉等树种色彩随季节变化,逐步生长的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代替了低效纯人工林,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相继发展的林下经济吸纳当地100余人就业,农户老高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通过竹笋、食用菌管护采摘,收入比以往多了一万多元。”

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滋养”。农发行雅安市分行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依托“金融+生态+产业”服务模式,为四个县(区)储备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2月末,贷款余额为7.92亿元。

走进荥经县龙苍沟镇,青山叠翠间掩映着一座别致的“鸽子花客栈”,民宿老板朱公至拿到了100万元贷款,精心打造着别院项目,这是金融支持当地民宿经济的一个缩影。

农行雅安分行立足荥经县“国家公园+政府+本地居民”的园地共建模式,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品牌和生态价值,围绕大熊猫元素打造森林康养度假产业,推出“惠农e贷—乡旅贷”等信贷产品,助力生态兴村。截至2025年2月末,当地民宿、农家乐相关贷款余额685.85万元。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雅安片区生物多样性越发丰富,野生动物频频去农户家“串门”并“肇事逃逸”。中华财险雅安中支创新“野生动物致害险”“林业碳汇险”等产品,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险覆盖的范围很广,不仅有土豆、枇杷,还有蜜蜂、山羊等,万一遇到受损就不用吃闷亏了。”投保农户苟如愿说,得益于这些险种的支持,大家保护动物的积极性更高了。目前,“野生动物致害险”已理赔超5000件,惠及2000余户农户。

宣传助力 擦亮“绿色名片”

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总结梳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益经验做法,形成案例库,进一步拓展生物多样性金融服务视野。截至目前,已纳入金融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国家储备林建设等5个案例。

“此外,环境信息披露也是展示绿色实践、创新举措的重要平台。我们一直鼓励有能力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加强对外披露。”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指导雅安农商行、雅安市商业银行在《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中新增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等内容后对外披露。

以“金”护绿,逐“绿”而行。“我们将持续锚定绿色金融大文章工作要求,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助力地方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雅安建设。”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