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摄影 严佳敏 古单宇
两会前,我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不仅为全球银发经济提供技术基准,更为社区养老提供更多想象空间,“AI+养老”也成为这次两会期间的热话题。
在“你点题我代言——问政四川网友@代表委员”活动中,不少网友就关注到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社区养老发展”的话题。有网友留言:“养老机器人到底能为我们做些啥?”“AI+养老,能解决难点和痛点吗?”
围绕这些问题,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成都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潘裕萍。
随着产品越来越轻量化,人工智能将满足多样养老需求
“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变未来养老产业的形态。”在尧德中看来,AI应用于社区养老甚至智慧养老产业,是可预见的发展趋势。
四川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基数大、程度深、增长快、负担重。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比于专业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可以让老人住在自己家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养老,更方便也更舒适。但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可能面临包括健康监测、紧急救援以及专业护理供给不足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尧德中
人工智能技术恰好能够弥补不足。尧德中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社区养老群体的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中,“现在有不少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手环、智能手表等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睡眠质量等数据,AI算法分析异常趋势,及时向家属或社区医护报警,这就很好地解决疾病早期发现的一大痛点。”
此外,人工智能中还有另外一个大板块——混合智能,“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比如脑机接口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应用于社区养老中,能够对老年疾病形成早期干预、监测、护理闭环。”尧德中说,随着技术越来越普及、产品越来越轻量化、价格越来越低,这样的技术产品有望走入社区、走入家庭。
相关产品应加快适老化设计,也要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
“AI+养老,展望未来产业发展,潘裕萍关注如何让技术更易用,她提出,相关产品需要加快适老化设计,比如放大字体、语音交互、简化操作流程,让老年人快速上手,快速了解数字产品的各项功能,降低学习成本。
潘裕萍还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部分服务,降低照护强度,降低护理比或人员需求,也能提供某些靠人力很难提供的服务,如24小时的实时监护,但不能完全替代人的照护。”

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 潘裕萍
在潘裕萍看来,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虽在退化,但情感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渴望陪伴和关心。虽然AI可以通过虚拟朋友圈、智能对话等方式,提供情感陪伴,减轻孤独感,帮助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但养老不仅仅是生活照料的问题,还涉及精神层面的需求。
“子女、亲朋所提供的情感支持、安全感和归属感是AI机器人难以完全替代的。”潘裕萍认为,人工智能与社区养老相结合,通过智能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还应保留人际互动的温暖,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人工智能在社区养老的应用过程中,也要关注对老年人尊严、隐私的保护。”尧德中补充,AI技术的介入凸显了老人的隐私风险,比如在老人家中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跟踪监测老人的生活状态,应与老人充分沟通安装智能设备的目的,提升他们接纳共享信息的意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AI+养老”是个好思路,但得做好产品的适老化设计,让老人容易上手,而且不能只靠机器,还得保留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对了,隐私保护也不能忘。希望“AI + 养老”能早点广泛推广,让老人们都能安心养老
给老母亲买了智能手表进行监测,感觉会安心一点,至少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到妈妈的身体情况,发现问题立刻响应,不耽误就医。
“云守护”守护者老人家的身体健康挺好,但委员说的“子女、亲朋所提供的情感支持、安全感和归属感是AI机器人难以完全替代的。”非常认同,大家多给自己家里的老人一些陪伴吧!
虽然 AI 能提供情感陪伴,但我还是会尽量多抽时间陪家里老人,亲情是无可替代的。
关注养老问题
AI 在养老方面的应用场景肯定还有很多,期待更多创新产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