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柜正品”“香港发货”“拉夫劳伦限时7折”……在一些电商平台的“全球购”栏目,这些噱头吸引了不少顾客,孰料买回来的却是境内制造的假货。
2月20日上午,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获悉,警方近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跨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
以匙某、李某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将境内生产的假冒品牌服饰包装成“进口正品”,通过多种渠道运送至香港、澳门等地,再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内地,形成“境内制假-跨境洗钱”的犯罪链条。
“全球购”实为境内购
据了解,去年8月,静安警方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海外专柜正品”海外专营店网店里,购买的多个品牌服饰均疑似假冒。
经鉴定,涉案商品确系侵权产品。警方随即成立办案专班展开调查,发现该店铺宣称“海外直邮”,实则通过广西、广东两地的仓储物流基地境内发货。
侦查显示,该团伙采用“双公司运作”模式:由李某实控的深圳某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注册海外专营店铺及仓储物流,匙某实控的广州某品牌代理公司负责直播引流与售后服务。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还实际控制着5家海外专营店铺,专门以“海外专柜正品”名义销售假冒商品,价格约为市场价的7折。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注意到,这些假冒的“拉夫劳伦”服饰看似与正品极为相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质量低劣,极易掉毛。
制假洗钱一条龙
“该案呈现出犯罪网络跨地域、售假链路长、主观故意认定难等特点”,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张臻峰介绍。
为让“进口”商品更逼真,该案犯罪团伙将境内生产的假冒品牌服饰包装成“进口正品”,通过多种渠道运送至香港、澳门等地,再通过关联公司报关入境,并为假冒服饰交税,以此获取进出口单据,才能在境内主流电商平台申请“全球购”店铺,进而实施规模化网络销售。
同时,该团伙利用境外企业对公账户实施资金转移,并通过地下钱庄洗钱,由此形成了“境内制假-跨境洗钱”的犯罪链条。
面对电子证据碎片化难题,静安警方走访多家电商平台,依托企业提供的数据模型,对30余万条交易记录进行碰撞比对,最终成功锁定关键资金链路。
此外,经查证,以匙某、李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曾多次因违规经营被平台处罚,但其通过不同的关联公司“改头换面”,重新经营,这成为了其“知假售假”主观故意的关键证据。
新型犯罪需警惕
据张臻峰介绍,“犯罪主体公司化、售假模式跨境化、资金转移隐蔽化”,正是新型网络售假犯罪的主要特征。
在该案中,静安警方在广东、广西当地警方的支持配合下,同步对该犯罪团伙多个窝点展开收网行动,抓获以匙某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服饰2万余件,查封5处仓储窝点。
目前,犯罪嫌疑人匙某、李某等10人均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直播团队在明知店铺存在售假“前科”的情况下,仍持续为其提供带货服务,目前相关主播团队已被列入重点打击对象。涉案电商平台也在警方指导下,进一步强化跨境电商资质核验机制,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
同时,办案专班已展开对嫌疑人制假渠道以及资金结算方式等线索的深挖扩线,后续将对制假工厂和提供洗钱业务的地下钱庄实行全链条打击,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者不敢再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警方提醒:
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海外商品”时应保持警惕,认准官方渠道,避免落入“低价正品”的陷阱。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实习生 梁文玥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宋胜男 王贝贝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