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杨艺茂
2月1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乐山市市中区首次上演无人机表演,3000架无人机点亮城市夜空。以乐山大佛为核心,三江两岸聚集了上万市民和游客,大家都为这场夜间视觉盛宴欢呼鼓掌,在传统与新潮、科技与艺术、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中,一起挥别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抢抓节庆机遇,乐山文旅市场火爆出圈。记者从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春节假期,乐山全市开放的35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5000万元,游客和收入同比实现双增长。
这张丰收“成绩单”,成为乐山加快推动“文旅兴市”的最佳注脚。
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备下“大餐” 非遗体验成重头戏
“太神奇了,没想到我也能做出这么精致的面塑。”春节假期,游客陈柄屹走进乐山郭沫若故居景区,在面塑艺人的耐心指点下亲手做出了一款灵蛇面塑。
突出“非遗”元素,乐山郭沫若故居景区搭建起“非遗集市”,集中展示面塑、石绘、烙画等沙湾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游客送上“非遗大餐”。
而在乐山高新区首次亮灯的新春灯会现场,非遗展演区也是人气爆棚。打铁花、川剧变脸、汉服巡游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上刀山、财神贺岁等民间绝技依次登场,让灯会成为乐山新春文旅新地标。
犍为县罗城古镇则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罗城麒麟灯表演推上舞台。每天,船形街古戏楼前都是人声鼎沸。
放眼乐山全域,巡游、展演、展览等9大类70余项文旅活动带来满满“年味”。包括乐山市市中区苏稽古镇大庙会、五通桥区文化大赶场、夹江县“梦回社坛·回‘夹’过年”、峨眉山市“寻味峨眉”美食民俗体验,以及犍为县“罗城有戏——春节民俗非遗展演”、沙湾区儿童剧展演等特色活动,营造出欢乐的节日氛围,吸引众多游客涌向乐山。
据统计,春节假期,乐山市核心景区——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48.3万人次、门票收入16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4%、11%;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33.7万人次、门票收入2702万元,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8.8%,峨眉山景区门票收入连续5天居全省A级景区前三。
“宠客”升级 温暖服务不掉线
正月初一至初六,创新呈现的2025乐山大庙会成为乐山春节假期最具人气打卡地。环线4公里内打造了2广场3街区(大佛文化主题广场、草坪音乐广场和非遗展演街、美食游玩街、餐饮住宿街),布展(馆)126个,展销商品近500种,其间,11个区县地标“微景观”和特色民俗、美食、文创汇聚,让市民和游客不出乐山城就能体验到各区县民俗文化。
数据显示,为期6天的大庙会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近10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超3200万元,带动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数创历史新高。
客流高峰下,城市服务并未掉线。来自外地城市的游客胡蓉告诉记者,自己刚出高铁站,就看到不少洋溢着微笑的志愿者,“乐山的旅游氛围太好了。”
自1月21日以来,乐山青年志愿者们身着黄马甲,为广大出行游客及市民送上帮助。数据显示,乐山全市568名“小海棠”青年志愿者和56名红领巾讲解员共计服务时长超过10240小时,为上百万人次提供春运、春节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成为乐山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宠客”花样还不断升级。在主城区,乐山持续推行交警导游、环卫导游、美食公交等城市服务角色,全市重点场所设置“心连心旅游服务岗”200余个,分发1万余张“吃货分享”地图、1.7万余个免费停车位分布、人文景点概要、网红打卡点简介等个性化信息,公安交警、机关事务部门统筹开放临时停车位2.9万个,释放乐山旅游城市吸引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