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新的国际博弈正在展开。近期,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颠覆了国际社会对AI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固有认知,有外媒直言,DeepSeek打破了美国对AI的话语权垄断。

在此背景下,2月10日—11日在法国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吸引世界目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科技巨头代表与会。国际AI发展格局将有怎样的变化?本期蓝厅观察,我们就从这次峰会出发去找寻一些端倪。

美欧在人工智能议题上分歧加剧

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11日在法国首都巴黎落幕。包括法国、中国、印度、欧盟在内的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但是,美国和英国拒绝签署这份声明。而为何拒签,英国给出“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理由,美国虽未作出解释,但表示“过度监管会扼杀AI”,并公开批评欧盟的相关政策,凸显双方在人工智能议题的分歧。还有分析认为,其拒签的真相是“不想放弃自己在AI领域的垄断地位,将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美相关表态折射其对自身地位的焦虑

记者注意到,此次峰会各方均派出高规格代表团与会,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作是“争夺人工智能王冠的新机会”。由美国副总统万斯带队,包括Open 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等在内的美国代表团,更是被媒体称为“以拥有强大火力释放防御信号”。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演讲中更是毫不避讳地宣扬“美国优先”,强调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黄金标准”。

对此,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沈括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美国的相关做法是出于对自身人工智能的排他性生态的强化和推进的考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美国本身对于峰会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自身地位的一种焦虑。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政治的游说、产业的融合渗透去进一步确保和扩大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既有优势。”

DeepSeek横空出世

各方担忧在AI发展中掉队

美国的这种焦虑同中国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无关联。近期,中国的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冲击了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总统特朗普直言它“给美国相关产业敲响了警钟”。

越来越多国家也担忧自己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掉队。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未来几年,法国人工智能领域将获得109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208亿元)的投资。欧盟官员则透露,将放松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监管,以助其在欧盟地区蓬勃发展。吴沈括认为,现阶段法国乃至欧盟,认为自己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已经进入到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

“为什么法国特别努力去筹办这一次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一方面,是去强化拓展自身的国家影响力。另一方面,欧洲事实上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希望在技术独立性,特别是所谓的技术主权、战略自主性方面有自身的一个地位,而不是成为比如说美国的附庸。”

此外,印度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准备在未来3到6个月内打造类似DeepSeek的语言模型。

DeepSeek开源低成本

帮助缩小“智能鸿沟”

分析认为,DeepSeek开源和低成本的特点,有助于普及AI技术,让更多开发者能够入局。同时有助于缩小“智能鸿沟”,这也让全球南方国家看到了希望。

对此,加纳AI战略专家、rAIma首席执行官Rashida Musa表示:

“从DeepSeek的经历中我了解到,他们面临着原本可能阻碍他们发展的局面。受到制裁后,无法从英伟达获取H100芯片,只能使用性能较弱的芯片。但我们看到他们接受了这一挑战,并突破困境进行创新。这也是我们非洲必须要做的事。有了开源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创新。对于未来,我很期待看到非洲的年轻人不再只着眼于商业成功,而是思考创造力、激情和影响力。”

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正在重塑

DeepSeek犹如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有的试图出台新的遏制措施,有的感到了掉队的压力,而更多的人则看到了希望。DeepSeek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也正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分析认为,DeepSeek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更多是在于,它为各国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和更多国家的参与,未来的AI发展规则将不再由单一国家主导。与此同时也证明,某些大国的技术遏制是“无用功”,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禁令,而是更蓬勃的创造力和共同应对调整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