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高职(专科)两个阶段,按类别分批次进行,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设置志愿,分为顺序志愿、平行志愿两种模式。”
这意味着,今年我省将迎来全新的志愿填报模式,即“院校专业组”。对首年面对新模式的考生和家长而言,知道什么是“院校专业组”及其特点尤其重要。2月6日,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总编辑李振东就“院校专业组”模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什么是“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就是“院校+专业组”,1所院校+1个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独立的志愿填报单位,投档时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档案直接投到院校设置的院校专业组。
高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将一个或若干个专业设置成一个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是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省2025年志愿设置及投档录取的一大变化。“院校专业组”志愿与传统志愿有何区别?
设置“院校专业组”应遵循哪些原则?
李振东介绍,“院校专业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设置办法。
原则一:每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
如:A大学物理类设置了3个专业组,分别为105专业组(包含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6个专业),107专业组(包含通信工程在内的10多个专业),109专业组(包含护理学1个专业)。
原则二: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必须相同。
如:B大学物理类105专业组要求首选物理,其余科目不限;107专业组要求首选物理,再选化学;109专业组要求首选物理,再选生物。
原则三:同一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以设在一个院校专业组内,也可以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内。
如:C大学物理类招生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专业均要求首选物理、再选化学。B大学既可设置为1个专业组,也可分别设置成多个专业组。
原则四: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计划属性、生源范围、考生资格、投档要求等应保持一致。
计划属性主要指批次、科类、层次、招生类型等。
生源范围主要指招生专业要求考生生源地在规定范围内。
考生资格主要指考生须具备一定资格才能报考。
投档要求主要指考生须符合要求才具备投档资格。
“院校专业组”有什么优势?
李振东谈到,对高校而言,“院校专业组”不仅为高校设计带有自身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留有充分的空间,而且可以通过选考科目要求连接到特定目标的高中生,打通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就能清晰地了解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特点和差异,并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同类型的专业组。
总体来看,“院校专业组”有以下三个优势:
1.提升兴趣与专业的“契合度”,“学其所好、录其所长”。
“院校专业组”的志愿设置模式下,考生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填报相应的专业组志愿,提升了考生兴趣志向和最终所录专业的契合度,做到 “学其所好、录其所长”。
2.符合高校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提高考生志向与高校培养的“匹配度”。
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的需要,设置选择考科目要求。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能提高考生选考科目与高等学校招生专业选考要求的匹配度,有利于进校后人才培养和学校自身发展。
3.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风险降低。
“院校专业组”内包括一到多个不等专业。按照我省的规定,每个院校专业组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次除外)。虽然设有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但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专业调剂只发生在同个院校专业组内,不会跨组调剂。这样,考生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风险也就降低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