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陈昊 何海洋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2月5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攀枝花专场)上,作为全国康养产业首倡者的攀枝花市提出,要将康养产业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
康养游客在红格太阳湖公园。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十年磨一剑打造1.0版本
基于资源型城市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求,攀枝花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阳光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理念。2014年攀枝花承办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
此后,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 “六度”禀赋,探索“康养+”发展模式,推动康养与文旅、运动、医疗、工业、农业等融合发展,统筹打造了以普达阳光、红格温泉、金杯半山为代表的康养产业聚集区,还有以贤家村、昔格达、迤沙拉等为代表的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特色村,一批康养旅居地、医养结合点相继落成,全市旅居康养、医养融合、运动康养等业态日益丰富。
通过十余年的发展,攀枝花形成了以康养地产带动多产业链条发展、“企业+村集体经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家家搞康养、人人能赚钱”农民群众主导、引入专业康养机构和政府兜底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种发展模式,康养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影响力日益增强。
2.0版本落子一个“全”字
2.0版本将是什么样?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版本将落子一个“全”字。
——全域布局,实现处处可养。按照“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着力建强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基地极核示范,打造盐边县温泉运动发展带,建设西区“苏铁谷”、仁和区“仁和谷”、米易县“迷昜谷”,全面推动康养进社区、进乡村。
——全产联动,实现业业融养。深化康养与文旅、运动、医疗等融合发展,拓展旅居康养、运动康养、医养融合等“康养+”新业态,重点推进“山海湖”、金沙江大峡谷、三线建设文博景区集群等建设,打造差异化优势康养产业集聚区。
——全季开发,实现时时宜养。深耕冬季阳光康养,大力发展夏日清凉康养,拓展春季秋季康养赛道,培育一批“跟着美食去康养”“跟着攀果去康养”“跟着赛事去康养”的新场景、新业态,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四季康养形象。
——全龄服务,实现人人乐养。紧扣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人群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创新推出“寓学于乐”养智、“旅居游憩”养心、“医养结合”养身等场景及产品,积极发展覆盖各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