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陆
城市商圈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餐饮旅游企业迎来客流高峰;企业抢订单、拓市场,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新春伊始,泸州市吹响拼经济“冲锋号”,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创业兴业的信心更加坚定,市场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泸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动作频频,先后发布《泸州市惠企政策一本通》《泸州市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旨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当前,泸州提出打造“一‘泸’相伴”亲商惠企品牌,形成政务服务“一‘泸’好办”、惠企政策“一‘泸’快享”、涉企执法“一‘泸’检查”、金融需求“一‘泸’易贷”、企业信用“一‘泸’守信”等营商环境品牌矩阵,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的创造活力和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少打扰 重善治 出台加强版惠企“好政策”
岁末年初,进入白酒市场传统消费旺季。为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泸州从尊重企业做起,在工作中尽量不打扰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落实,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管部门现在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搞生产。”泸州国之荣耀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税梁扬说。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检查次数减少、效率提高,离不开“综合查一次”改革。此外,泸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府院联动”机制意见,建成全省首个“产法协同示范区”,2024年以来,办理涉企政务、法务7.5万余件次。
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还要畅通企业整改修复渠道,形成服务型执法闭环。泸州市服务“加码”,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三书”打包送达企业。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未能及时修复信用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新增‘两书’让企业对信用修复过程有了清晰了解,为企业带来便利。”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还是服务理念的转变,‘三书同达’工作机制是从企业和群众角度出发,把信用修复服务关口由事后监管向事前服务转移,以更好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泸州市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自去年实施以来,先后推出“三书同达”工作机制、“云短信”服务、“全渠道”接办模式等信用修复举措。截至2024年10月底,共发出“三书”复合文书包1385份,企业主动修复申请量较前期增加85%;累计向1810家企业发出信用修复提示短信2973条;累计修复失信信息2231条。
今年年初,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再“出招”,研究出台《泸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这些措施瞄准经营主体面临的痛点、堵点,从法治、要素、政务等方面作出详细安排,进一步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泸州合江先市酱油生产基地。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扩开放 深改革 提供更多赚钱“好机会”
以开放倒逼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泸州正在扩大高水平开放。
2024年,泸州开展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推介会、电子信息产业(杭州)推介会等专题招商活动10余场;积极打造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等多个涉外文化交流展会品牌,邀请法国、西班牙、希腊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外宾、800余家外企来泸州参展参会;帮助20家泸商企业出海“拓市场”“抢订单”。
2024年,泸州市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4家,签约协鑫110KV变电站新型储能等6个重点外资项目和物元半导体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泸州)纳溪区电子级特种气体项目等206个重点项目。
加速推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泸州市携手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一体推进泸永江产业融合、设施融合、要素融合、治理融合,建立起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共建、资源要素保障、开放平台共享、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协同等机制。
四川武骏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特种玻璃制品产销,市场覆盖川渝两省市,随着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公司在重庆江津白沙工业园布局了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在泸州就可以完成重庆项目的税费事宜,不用两地跑,节约了不少时间。”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
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等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相继落地,泸州市口岸平台数量居西部地区同级别城市前列。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泸州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等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哪里有机会,怎么抓机会”的问题,泸州近日推出2025年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为城市和企业资源共享共用搭建统一开放平台。
泸州将围绕构建工业产业生态圈、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绿色化工基地、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四川省开放发展示范市、区域科创中心、中国西部工匠城等城市应用场景,主动释放政府和经营主体资源。“这既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也是让更多城市场景具象成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培育城市发展新生态。”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 匡科 摄
勤服务 快办理 全社会响应强化“好服务”
在泸州,12345不只是一条为群众解忧的民生热线。2024年,泸州建立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企业只需拨打12345,即可进入企业及营商环境服务环节,由营商环境专席受理,精准分办。
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仅有高效及时的热线电话,还有“面对面”的热情关怀。泸州市积极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实现工业领域92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3000余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领域3100余家“四上”企业和其他企业服务全覆盖。
在一条条热线、一次次走访中,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正在积极破解。位于泸州市泸县创新创业孵化园的泸州宏鸿商贸有限公司,在泸州市“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服务活动的帮助下,足不出户就获得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及时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公司2024年10月中下旬提交申请表,11月初就收到30万元贷款。仅半个月时间,公司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问题就得到及时解决。”该公司负责人杨俊高兴地说。
2024年,泸州市还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结合“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第一批走访目标企业43917户,收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组织编制“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泸州,企业落地发展装上“加速器”。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将于今年投入运行。谈起项目推进速度,川投(泸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尧感慨不已:“从项目启动到取得核准批复,项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快速推进,这离不开泸州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泸州在全省的又一创新举措,“三段式”并联极速审批可实现让企业投资项目最快7个工作日内“八证齐发”,进一步实现简流程、提效率,营造便捷优质的政务环境。
泸州还打造了“酒城政企通”企业政策服务微信小程序平台。该平台不仅具备政策查询功能,还能根据企业特点进行政策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精准查、在线办。
围绕“一‘泸’相伴”亲商惠企品牌,泸州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全域,强化全社会服务意识。“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泸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市将上下一心、凝聚合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沃土,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