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当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春。

万物复苏,热闹的春意在巴蜀大地随处可见。在前往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的路上,一路车流较多,用时比往常多了十几分钟。

11点左右,跟随一辆重庆牌照的汽车,川观新闻记者的车辆驶离干路,山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地图,北川各个景区都被标注出来,而地图的正中,正是此行采访的目的地——石椅村。

鸟瞰石椅村(北川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作为全国乡村的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总书记点赞石椅村“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如今,2年时间过去了,石椅村的产业发展更上台阶,人均收入超过8万元,还带动周边共7个乡镇共同致富,“好样子”为何越来越好?春节期间,川观新闻记者走进石椅村,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大年初六,来石椅村打卡的游客(郭超英摄)

靠山吃山 一座羌山“吃出”多种业态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羌寨还未“露头”,嘹亮的羌歌已经飘进耳中。“一定是寨子里开始表演了,快点走。”刚刚进入石椅羌寨下面的停车场,几位性急的外地游客正沿着石阶向上攀登。

环顾四周,停车场几乎没有空位,其中不乏来自新疆、湖北、广西等地的外地车辆,还有几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

循着歌声走进石椅羌寨的大门,迎面是一堆篝火,身着羌族服饰的大哥大姐正带领几名游客,一边唱歌一边绕着篝火跳沙朗“圈圈舞”。

篝火晚会(北川融媒体中心提供)

热情的羌族大姐笑声爽朗,引得重庆来的张先生一家也情不自禁跟着跳起舞来。“上次来北川,还是2008年抗震救灾的时候,这次带家人来,心情却大不一样,主要是来感受独特的民族特色。”张先生说。

随着太阳升高,羌寨广场里的人越来越多,腊肉香肠的摊位前很快挤满了游客。据介绍,截至当天,春节假期石椅村已接待游客近万人。

2009年,7户农家乐组成统一经营的乡村旅游联合体,“石椅羌寨”正式开门迎客。到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石椅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模范生”。2023年后,石椅村发展更上层楼,如今村里已有13个农家乐、12个民宿,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到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8万元。

“羌族风情和高山水果是我们过去的优势,而现在我们要换挡升级,要学习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在风貌和细节上都要做到优秀,才能实现我们人均收入突破10万元的目标。”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说。

1年前,多位村民返乡创业,将自家住宅改建为农家乐或民宿。当时村里定下了一个规矩:设计方案要和全村的风貌保持一致。而又过了1年时间,村里又多了一些外来的新面孔——由外地人投资或经营的民宿陆续开业。

生意最好的是位于山顶的亚日萨民宿,单价上千元的房间早已客满,门前的车位里停着的大部分都是来自成都、德阳等地的外地车辆。在该民宿运营方负责人徐洪霞看来,一方面要融入当地的特色,以羌族民居常用的石板、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另一方面还要凸显差异,为此每个房间都引入了私汤温泉。“而且这里山间的晨雾和落日,都是非常出照片的场景。”徐洪霞说,通过新媒体推广,这也成为该民宿的特色,吸引了不少喜欢打卡的年轻人前来体验。

“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也正在引导村民改造升级民宿,不只是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还有很多理念,值得我们交流碰撞。”陈爱军说。

以点带面 石椅村撬动“先行区”连片发展

从亚日萨民宿出来,沿着山路继续向上2公里左右,水泥路的尽头是一片工地。山坡上的泥土不久前刚被挖开,几块大石头堆在路边。沿着这条路向前,越过山头是擂鼓镇的河道村,与石椅村共享同一个山头,河道村那边有着“羌山第一寨”吉娜羌寨和千亩茶园。

站在施工现场向山脚下眺望,曲山镇和擂鼓镇隔山相对。这也是北川山区乡镇的常态——场镇往往在山脚下的小块平地,而山村则逐渐随地势抬升。好的景色和水果往往在山上,但山路不好走,而且各个山村彼此间交通不便。“将这条路拓宽为5.5米宽后,游客可以方便地走一个环线,体验到不同的景色,石椅村和吉娜羌寨也能共享游客吸引力。”同行的曲山镇干部说。

这个想法其实由来已久。此前,北川就将石椅村所在的曲山镇,与周边多个乡镇“打包”,规划建设了乡村振兴先行区,试点探索如何整合基础设施、文旅产业、营销渠道等,带动整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

整个片区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石椅羌寨对面的一栋两层楼建筑。走进这座刚刚启动不久的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文旅交流中心,各式各样的农副特产摆满了一楼的十几个柜台。虽然也销售腊肉香肠等,但有别于农户自产自销的袋装腊肉香肠,这里的产品都有着漂亮的包装。以最受游客欢迎的茶叶为例,柜台上摆着绿茶、红茶等20多款产品,其产地遍布周边多个乡镇。“这里是整个先行区农特产品的集中展示窗口,未来还将设置一个大屏幕,方便游客在这里了解周边各个景区,包括路线、特色亮点,还可以订票。”工作人员说。

大年初六,游客在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文旅交流中心选购商品(郭超英摄)

为什么叫做农文旅交流中心?曲山镇党委副书记张源给出了他的答案:“核心词在‘交流’,合作范围包括‘农文旅’,而这也是针对石椅村和周边乡镇的发展要点而来。”原来,石椅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但本地接待能力有限,许多游客都是“过境游”。在此建设的农文旅交流中心,一定程度扮演了片区的“游客中心”,不仅可以为周边地区输送游客,也可以更好地整合片区旅游资源,增强石椅村休闲旅游的可玩性。“周边的桂溪镇有九皇山和药王谷,擂鼓镇有吉娜羌寨,可以变‘一日游’为‘多日游’,增强整个先行区的吸引力。”张源说。

为此,北川整合资源,从片区的角度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大的变化则在于品牌打造。在农文旅交流中心,既有北川整体的农副产品品牌“羌食荟”,也有先行区片区打造的区域品牌“好样子”产品。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商、直播等渠道,带动整个先行区的农副产品走出去。

北川巴拿恰(北川融媒体中心提供)

飞得更高 新航线开通助力产业再上层楼

站在石椅羌寨的广场上,不时能听到无人机起降的蜂鸣声。“前几天我们开通了一条航线,可以用无人机载货往返于村子与新县城间,未来还可以搭乘直升机体验空中观光。”陈爱军不无骄傲地说。

作为绵阳低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北川布局了相关企业、学校,以及一座通航机场。近日,北川开通了5条县域内航线,其中就包括到曲山镇石椅村的一条航线。1月18日,当天一辆无人机带着石椅村的农副产品缓缓起飞,用时10分钟就飞到了永昌机场,这条空中航线可以大幅拉近两地距离,在配送紧急用品方面发挥作用。

更令陈爱军期待的则是直升机观光,为此他计划在2025年推动直升机停机坪的建设,届时不仅可以方便外地游客飞抵石椅村,还能据此拓展空中观光线路,“从空中看羌山别有一番风味。”

在推动“空中”事业的同时,“地面”建设也没有止步。跟随一队来自新疆的游客缓缓走了20分钟山路后,就到了石椅村上方的一片树林,其中还藏着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这片名为“林海石源”的树林是石椅村在羌寨、茶叶、果树之外的最新一张“文旅名片”,目前还没有大力推广,但已有不少登山爱好者经常来此打卡。

这启发了陈爱军,“我们准备将羌族的‘转山会’与登山运动结合起来,修一段登山步道,每个季度举行一场‘转山会’,发展我们的运动游。”

这个想法也得到许多石椅文旅从业者的欢迎。“我们现在有采茶节、枇杷节、年猪节,要多策划活动,用更多更好的活动来提升可玩性。”石椅羌寨绿丰园农家乐的90后老板娘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