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脏病专家张东凤(中)在为患者诊断。(资料图)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百姓最切身的利益。
2024年,石家庄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与京津携手,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市属公立医院与京津名院合作项目达到21个,共柔性引进京津专家560余名,开展了100多项新项目、新技术;
积极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16个县(市、区)建成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造城市医疗集团4家、专科联盟10家、市级区域诊疗中心(含中医)8个;
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和床旁结算,所有二级以上医院预约诊疗时段全部精确至30分钟,全市43家市办、县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上线运行医学影像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服务平台;
……
一串串亮眼数字背后,是石家庄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厚植健康底色,让幸福更有成色。石家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一个个成绩,一一转化为了百姓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福利。一个个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新成就、新举措,让石家庄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也让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加厚重。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让群众有更多“医”靠
作为北京安贞医院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张明多医生深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他的门诊总是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市民梁振国计划去北京找张明多医生看病,得知他每周五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出诊后,梁振国立刻改变计划,在市第三医院的专家门诊挂了张明多医生的号。
在石家庄,像梁振国一样,改变异地就医计划,选择留在本市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2024年,随着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石家庄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专科联盟、合作建院、科研协作等方式,持续促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全面提高了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石家庄群众无需出市就能享受京津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成为了现实。
石家庄市与北大人民医院、天津中医一附院、首都儿研所合作共建了3所医院,实现了合作医院之间运营管理、诊疗服务等全部同质化打造,开创了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新篇章;
市三院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家庄地区合作中心”,市妇产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共建“妇产科协和病区”,市第五医院与北京佑安医院合作共建“佑安(石家庄)肝胆疾病技术协作中心”……石家庄市与京津名院开展各类高水平合作项目达到21个,开展了10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截至2024年底,石家庄市共柔性引进京津专家560余名,在这些专家手把手的帮扶带教下,合作医疗机构的临床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有效减少了区域内患者外转,为石家庄百姓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实惠。
…………
随着全市多家医院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朋友圈”不断壮大,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流动”到石家庄,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让石家庄地区及周边县(市)的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医疗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扩容医疗资源
让健康服务更有厚度
前不久,鹿泉区49岁的居民齐二顺,一早起床就感觉胸闷胸痛,家人赶紧将他送至获鹿镇卫生院,心电图检查后,卫生院立刻将影像资料上传至鹿泉人民医院医共体心电共享中心,中心值班医师看到心电图后感觉异常,马上联系心血管专家会诊,第一时间给出急性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诊断报告。报告的准确迅速,使齐二顺得到了及时精准的救治。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石家庄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持续下沉的生动体现之一。2024年,石家庄市持续发力,积极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高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化,让群众就近享受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群众小病小痛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近就能看好;即使患大病,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重点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还可就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石家庄医疗资源和基层协作越来越“紧密”,健康服务“网底”更加密实。
目前,全市共打造了城市医疗集团4家、专科联盟10家、市级区域诊疗中心(含中医)8个,16个县(市、区)建成了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群众民生健康福祉的重要“底座”。2024年,石家庄立足实际,优化布局,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上重点发力,为群众提供了更高品质、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功能优化,向二环外布局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4个市级医院建设项目,在周边县(市)实施了一批县级医院改扩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在全市重点中心卫生院选建1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就医需求。
随着石家庄医疗资源的持续扩容、升级,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聚焦便民惠民利民
全方位维护人民健康
美好的生活,健康是基础。
对百姓来说,“健康石家庄”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串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
“只需要挂一个号就能看多个科室,并接受多科室专家的联合诊疗服务,真是既方便又省钱。”在享受到多学科诊疗服务带来的便利后,市民姚思佳赞不绝口。
姚思佳怀孕36周了,因超声提示胎儿腹腔大量积液,她和家人都非常担心,便到市妇幼保健院的胎儿医学多学科门诊就诊。医院组织了小儿外科、儿科、产科、遗传室、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联合会诊,很快就根据胎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体化诊治方案,同时耐心解答了姚思佳及家属的各种担忧和疑问,减轻了一家人的焦虑。
目前,石家庄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多学科诊疗,像姚思佳一样需要多次挂号或者更换号源的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可以享受多科室的延续诊疗服务,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患者来回跑路。
市民李子慕在市妇产医院平安生下了二胎宝宝,恢复良好,护士通知她可以办理出院手续了。李子慕的爱人正准备去收费处缴费时被护士告知:现在医院已实现床旁结算,出院患者只需要在护士站旁边的自助机上即可完成出院结算,不用再去窗口排队。
多学科诊疗和床旁结算都是石家庄扎实改善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的举措。2024年,石家庄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聚焦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优化诊疗流程、改进便民细节、提升服务质量等,扎实改善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让群众放心、暖心、舒心。
看病少等待。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多学科诊疗和床旁结算,实现了患者出院办理“零跑腿、零等候”,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的预约诊疗时段全部精确至30分钟,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看病少烦恼。全市建成了14家互联网医院,34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看病少周折。全市43家市办、县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上线运行医学影像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服务平台,有效优化了就医流程,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多家医院开设了“延时门诊”“周末门诊”,不断延长医疗服务时间,改善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刚刚过去的2024年,石家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斐然成绩,书写出了群众满意的“健康答卷”。时序更替,梦想继续前行,2025年,石家庄市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将有方向、有温度、有保障、有实效的“就医路”越建越宽。
短评:
“医”有所靠 让群众心里更热乎
京津冀医疗合作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无需出市就能享受到京津同一水平的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患者有了小病小痛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近就能看好;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就医体验,让群众放心、暖心、舒心……过去一年来,石家庄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医”有所靠的温暖。
卫生健康事业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2024年,石家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为抓手,加强与京津名院合作,推动了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本地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效减少了区域内患者外转;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卫生健康保障“网”越织越密;以“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服务实践,创新诊疗方式,优化就医流程,多措并举打破传统就医的诸多“堵点”,让百姓看病更加便捷、高效、安心……这些创新性、普惠性的举措,推动全市医疗卫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石家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了“健康”底色。
想民之所想,行民之所盼。展望2025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把这项民心民生工程抓实抓细,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健康福祉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记者:李莉雅/文 张震/图
编辑:张 曼
审核:冯金莲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