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临江河
01.河长
关衷效 重庆市永川区委书记
杨玉书 重庆市江津区副区长
02.河湖概况
临江河是长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永川区宝峰镇,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733平方千米,是沿岸人民群众的母亲河。随着沿岸城镇高速发展,加之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沿岸曾流传着“上世纪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鱼虾绝代,21世纪初已是黑臭难耐”的顺口溜。近年来,永川区、江津区把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号民生工程”,通过前期“精准施策”治污、中期“系统治理”提质、后期“创新管护”巩固三步发力,推动临江河实现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蝶变跃升,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03.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精准施策治污,重现绿水清流。坚持流域共治、水岸同治,先后开展污水“三排”(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河流“三乱”(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提升“三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以及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等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治污染源超4万处,新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站)70余座,临江河流域黑臭水体全域“清零”,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Ⅲ类,临江河“三河汇碧”处再现碧水穿城过景象。
二是系统打造提质,增添幸福底色。聚焦打造“安澜、生态、宜居、智慧、人文”临江河,全面完成临江河流域17座水库病险整治,新增生态湿地和生态缓冲带85万平方米,新改建多功能拦河堰7处,新建亲水步道57.2千米,建成归集水利、生态环境等河流信息1400余项的“智慧河长”和临江河数字孪生应用系统,挖掘40余个历史文化故事,建立临江河流域水文化展示厅,编撰临江河水文化集锦,构建水文化遗产地图,出版《临江河幸福河》书籍,提质来苏镇稻虾综合种养及卫星湖水花生态养殖示范项目,重塑临江河干流水岸生态,临江河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生态资源效益进一步释放、防洪能力显著提升,流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增加2600元、亲水人数较2021年翻倍。其“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生态治理模式被《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三是创新管护增效,共筑人水和谐。创新“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73名河流网格员精准映射到73个河湖网格,实现河流监管责任精准划定、风险点位精准掌控、调度叫应实时在线,打通临江河管护“最后一公里”。健全临江河上下游、左右岸、乡镇间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和联防联控机制,破解交界区域责任不明、任务不清难题。实施“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河长+监督员”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临江河流域“党建+河长制”工作机制,引领带动全社会参与保护临江河,临江河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市民游客慕名“打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04.经验启示
统筹谋划布局,推动高水平治理。两区的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为导向,强化流域共治、水岸同治、部门协同,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开创流域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科学建章立制,实现高效能智管。建立推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党建+河长制”等工作机制,组建覆盖全域的流域网格专管员队伍,强化数字赋能,全面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水平,全力做好水文章,因地制宜探索河湖管护新模式。
丰富治水内涵,助力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水环境提质升级、水文化传承弘扬、水经济繁荣发展,实现人水亲密互动、深入交融、和谐共生,真正将幸福河湖建设深度融入城市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临江河芭江竹语治理前
临江河芭江竹语治理后
滑动查看更多
临江河永川东站段治理前
临江河永川东站段治理后
滑动查看更多
临江河三河汇碧治理前
临江河三河汇碧治理后
滑动查看更多
临江河棠城公园段
临江河棠城公园段
临江河芭江竹语段
扫一扫丨关注我们
《河长制湖长制专刊》每周二、三、四、五与读者见面,版位为第三版。主要栏目包括《治水有“方”》《政策解读》《微看点》《数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动态》《河长湖长故事》《河长湖长谈治水》《我看河长制湖长制》等。
投稿邮箱:hezhangzhizhuankan@163.com
QQ群:459271697
来源:水利部河湖管理司
审核:吴镝
责编:邱月明
检查校对: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