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敏 广元观察 高志农

锣鼓敲起来,龙灯狮灯舞起来……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广元市剑州古城里,迎春大拜年的非遗巡游队伍沿着街巷穿梭,送喜送福,给古城增多一分节日的喜庆。

剑州古城是剑阁县普安镇的核心区域,自南北朝初年至公元2003年间历为郡、府、州、县驻地,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古蜀道金牛古道在剑阁县境内呈人字形分布,剑州古城就在这人字形的交会处,北通利州、南接阆中、西至梓潼,享有“蜀道明珠”“蜀北名区”的美誉。

历经千年,古城里古楼、古街、古墙依旧矗立,传统美食、经营买卖相会于城墙下,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升腾出浓浓的古韵烟火气。

春节期间,川观新闻记者走进剑州古城,寻觅这座蜀道名邑在保护传承中,如何得以新生。

剑州古城。广元观察 高志农 摄

古韵长存

千年剑州见证繁华历史

“福如东海冬日游,莫得西川多人好哎,太平春哟……”1月29日上午,浓浓的川北口音唱响,春节巡游的花灯队伍在普安广场上变换队形,七八分钟的节目,出现了十多种队形。

从普安广场沿着石梯往下行进,便来到剑州古城老街入口。牌坊上,“蜀道名邑 千年剑州”的标识醒目,昔年古风,一览无余。

春节期间,剑州古城钟鼓楼下张灯结彩。张敏 摄

进南门,箭楼、钟鼓楼次第向北排开。“古城原本有6座城门,除东西南北门之外还有东北门和西南门,现在只留存下了南门和西南门。”普安镇小玲珑社区党委书记李峰介绍。

现如今,剑州古城内仍有明代的城墙、幽深的古寺、典雅的钟鼓楼、鳞次栉比的瓦舍高楼、古朴的十字街。

巡街观古,南门上“秀分阆苑”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东西两侧,明代重修的砖石砌筑城墙,历经近五百年,至今巍然屹立。登楼望远,钟鼓楼上飞檐翘角、青苔黑瓦,全镇风貌尽收眼底。

“钟鼓楼是川北地区保护最好的、唯一的过街式明代风格的钟鼓楼。”普安镇文化站干部邱洵介绍。古时,穿过钟鼓楼去成都,这里是必经之路,如今,这里依旧车水马龙、商贸繁华。

地处交通要道,历经千年发展,剑州古城繁衍出丰富的名人及诗歌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五斗米教发祥地之一的广元鹤鸣山在此发扬,红军路过此地时留下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以石刻形式保存至今。

以剑州古城为中心,古蜀道金牛道在普安境内绵延近30公里。张敏 摄

发展新篇

蜀道名邑的别样新生

“千年剑州 只为等你”“蜀道明珠 剑州古城”……徜徉剑州古城,装扮一新的步行街成为街头一大亮点。

古楼古街仍在,千年古韵如何绵长?近年来,剑阁县加强对剑州古城的保护,深挖古城文化资源,以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做优旅游服务保障,全力推进剑州旅游“二次腾飞”。

剑州古城的方酥饼。张敏 摄

“我们维护修缮了鹤鸣山景区和钟鼓楼,对老街建筑和周边商铺风格进行了统一。”普安镇政法宣传委员王芳介绍,近年来,该镇打造了具有历史韵味和独特风格的步行特色街、历史文化街、餐饮一条街,让古城更具烟火气,其中烟街、钟鼓楼街区已成功申报为省级特色街区。

以剑州古城为中心,古蜀道金牛道在普安境内绵延近30公里,拦马墙、鹤鸣山、抄手铺等知名景点和铺驿密布,古柏森森。为了让“沉睡”的古道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普安镇修整了境内的金牛道,增设导游全景图、指路牌、出入口标识,翻修和新建凉亭等休憩观景设施等,在全面保护古蜀道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

以古蜀道徒步游为重点,2024年普安镇共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普安镇供图

下一步,普安镇还将围绕剑州古城、古蜀道以及古柏等文化资源,继续通过古建筑修复、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等多方面的努力,守护千年历史文脉,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路,招引更多文旅企业入驻,推出“凉山牛肉”“剑门手杖”等多种特色产品,让古城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