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20多年的油桃,总算有了个名字了,而且价格还翻了一番多。”12月29日,红岩村党支部副书记、圆堡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友林说,今年依靠油桃销售,村集体经济从5000元增加到5万元。

今年以来,借助直播带货等方式,米易县麻陇彝族乡的“妞妞桃”,出大山、走向全川、走向全国。

脱贫攻坚,不仅要“拔”穷根,更要“  栽”富根。

“下一步,打算以红岩村油桃基地和农民专合组织为基础,成立合作联社,把全乡的种植户都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6000多亩油桃高质量‘产’出来,‘红火火’地销出去。”麻陇彝族乡副书记、红岩村第一书记刘兴林希望自己一手创建的“妞妞桃”长得更大更好,让特色产业这个“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精准脱贫输送力量,让贫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红岩村云雾缭绕、青山连绵、高山深谷。过去,路不同、业不兴、民生艰。“送孩子读书找亲戚朋友借(凑)钱,更别说红白喜事了。”张友林说,全村128户55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39人。

贫困,曾经如影随形;梦想,曾经遥不可及。如今,脱贫攻坚带来的希望,又照亮了贫困群体的生活。2014年,市政府办对口帮扶红岩村,驻村工作队进村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次年,一条全长7公里、投资391万元的水泥路修到了村委会门口,红岩村有了第一条硬化道路。

随后,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改善着村民们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红岩村整村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退出,当年被米易县评定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至此,红岩村将贫困与积弱甩到身后,将希望与信心涌在心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18年,市政府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刘兴林接过对口帮扶“接力棒”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压力倍增。

往日,刘兴林是调研脱贫攻坚的“观察者”;今天,他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实践者”。

从机关人到“第一书记”,首先要做好“乡村人”。“驻村干部、驻村干部,就要住得下,留得住。”刘兴林说,“驻村干部”就是要“蹲得下去”。

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刘兴林从“三字经”入手——

做到一个“通”字:勤沟通,连感情。走村串户,唠家常话农事,与每一户村民交流沟通,村里人觉得“这个刘书记是来为我们老百姓干事的人”。

做到一个“实”字:摸实情,出实策。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数十次,用不到1个月时间,撰写了《红岩村产业发展规划》,梳理了20多个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申报,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2018年以来,争取到资金1502.4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沟渠管网建设、高效节水等项目。

做到一个“为”字,知责任,有作为。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村到户到人,主动深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

入乡随俗,与群众打成一片。刘兴林从驻村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头扎进村民家中,倾心交流、收集民意,并据此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村民们种植的油桃大多是老品种,虽然丰产,但甜度不高,更不耐运输,以至“卖不到几个钱”。为此,刘兴林从邻村请来种桃能人柴发桃现身说法,引导村民进行品种改良。

今年,受疫情影响,鲜有商贩进村收购油桃。面对这一情况,麻陇乡以网络云直播+线下活动的形式,让观众感受质朴奔放的彝家风情,了解品质上乘的彝乡油桃。

网络直播让“妞妞桃”火了,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据统计,“妞妞桃”刚上线1个小时,就接到单订2.5万单,最后网上销售近100万斤。

“去年,卖了3万多元。今年,受疫情影响,都没抱希望,没想到通过电商卖了4万多元。”在柴发桃看来,“家门口”的这场直播大戏、销售盛宴意义深远,“村民们通过亲身参与,商品经济意识更强了,为品牌农业、科技农业的发展种下了一粒宝贵的种子。”

“在我们本地,妞妞是小姑娘的意思,桃树由小姑娘种下,桃果故名妞妞桃。妞妞桃是生态果,不仅甜、脆、多汁,而且纯天然无公害。”麻陇彝族乡党委书记宋沛东说,将进一步规范、提升把油桃产业培育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冬至时节,寒意渐浓。红岩村村民夫成明心里却十分暖和,前几天他刚卖了13只山羊,收入近3万多元。4年前,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享受到产业帮扶政策,修建了标准化羊圈,依靠11只种羊发展养殖业。最近2年他每年卖10余只山羊,现在还存栏61只山羊。现在,家里养殖、种植的收入达6万多元,夫成明脸上笑容可见。

同一时间,红岩村村民苏国祥夫妇正山间给油桃树修枝。油桃、核桃,喂猪、养鸡鸭,年收入超过6万元,好日子让他绽放笑脸。

两个家庭命运改变的背后,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产业脱贫。

最是一年秋色好,产业花开别样红。如今,红岩村扶贫产业风生水起,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400元增加到现在的18000余元。全面小康的生动图景已然铺开,处处是希望在升腾、幸福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