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段玉清

从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成功举办到“天问”计划应运而生,从全国首个城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到全国首只城市级科幻未来产业基金“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近年来,成都不断推动科幻从“想象力”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擦亮“中国科幻之都”城市品牌,打造了一批以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消费、科幻装备为重点发展领域的科幻产业集群。

未来,成都科幻产业的发展蓝图如何擘画?近日,成都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联合印发《成都市推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计划》)。这份全国首个城市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成都科幻产业发展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

看目标:

到2027年,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根据《计划》,到2027年,成都科幻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4+6”科幻产业载体平台体系逐步健全,“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一中心四高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中心城市、全球科幻文化重要承载地、全球科幻IP创作运营示范地、全球科幻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地)建设实现实质性进展。

其中,“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做强成都科幻产业极核,加快推动郫都区以科幻影视、科幻文娱旅游以及科幻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链接整合科幻产业上下游资源要素,建强成都科幻核心;做优成都科幻产业重点承载区,加快推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打造成都科幻产业重点承载区;丰富成都科幻产业“多点”网络,鼓励各区(市)县因地制宜落地特色科幻场景、引育部署细分领域标杆性科幻项目。

具体看,到2027年,成都科幻产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引育高层次科幻人才不少于60名,培育引进科幻领军企业不少于10家、科幻重点企业不少于50家,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科幻品牌矩阵扩能提质,“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举办、承办科幻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议展览不少于10场;IP培育转化成效突出,推出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优质科幻作品不少于10部;创新策源水平大幅提升,在科幻产业支撑技术领域对标国际水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以上;多元科幻场景加速拓展,高水平打造世界科幻公园,落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主题场景不少于5个。

看做法:

5大方面18项重点工作

推动“想象力”转化为“生产力”

如何推动科幻从“想象力”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目标任务?

《计划》围绕做强关键产业布局、壮大科幻产业体系、推动科幻品牌升维、提升IP转化质效、优化产业发展生态5个方面,推出18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成都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科幻之都。

其中,壮大科幻产业体系方面,锚定科幻阅读产业、科幻影视产业、科幻游戏产业、科幻文旅产业、科幻衍生品产业和科幻概念未来产业等“5+1”重点领域,在培育壮大科幻阅读产业体系,加速科幻影视产业集聚发展,深化科幻游戏产业全链布局,激活科幻文旅产业发展动能,助力科幻衍生品产业逐步壮大,支持科幻概念未来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具体计划。 例如,《计划》提出,构建以《科幻世界》杂志社等领军企业为引领的科幻内容策源矩阵,实施科幻文学原创精品创作扶持计划,鼓励科幻文学、漫画以及相关科普内容在蓉创作出版,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原创作品。发挥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平台作用,链接引进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游戏开发赛事,鼓励本土科幻游戏创作,打造具有天府文化色彩的原创科幻游戏爆款产品。

《计划》还为科幻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力——组建总规模约30亿元的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模式,重点投向“科幻+”重点领域和“未来+”重要赛道具有科技创新属性、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

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的出台将为成都科幻产业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加快推动“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蓝图”走向“现实”,助力成都从科幻创作高地迈向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