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杨艺茂  乐山观察 冷润雨

历史长河,翻滚奋进浪涛。

这一年,永祥2万吨高纯晶硅拉棒切芯项目建成投产,晶硅光伏产业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印证中国绿色硅谷建设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新增专利实施项目190项、产值161.2亿元,彰显乐山科技创新的强劲活力。

这一年,航电枢纽、港口、高速、机场等项目齐头并进,拉近了乐山与世界的距离。

吹响时代号角,勇立潮头——乐山锚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三大使命任务”,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突破,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因“需”而动,铆足劲头加快改革进度

党中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基层如何过紧日子?

乐山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针对过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单位内部“封闭”运行、“宁买新的不用旧的”等浪费突出问题,刀刃向内推行改革,探索建立起集资产统一配置、使用、维修、调剂、处置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公物仓”管理新模式,国有资产管理从粗放式、分散式转向智慧化、集约化,三年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43亿元。

坚持问题导向、迎着焦点上、盯着难点改,为全省改革贡献乐山力量。去年,乐山承接实施了35项国省市重大改革试点。其中,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在统筹把握医、保、患承受能力基础上,创新改革项目管理、总量调控、项目分类管理等机制,引入医疗机构“竞争报价”等形式,调优了公立医院服务,患者次均费用较试点前下降4.7%。

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乐山的答案是:从制约发展的堵点卡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中找切入点,既要敢于下深水、涉险滩,推动“大纵深”改彻底;又要抓住关键点,实现“四两拨千斤”;还要找准“小切口”,推动改革落地见实效。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聚焦城市税费分配、土地收支、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等关键环节实施改革,拿出“硬核”举措加大对中心城区——乐山市市中区发展赋能,破除困扰多年的市级与市中区体制不顺难题。

文旅产业,事关发展大局。去年,峨眉山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景城、管护等体制不顺的“坚冰”破除,文旅产业发展大踏步。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财政金融领域等改革,集中力量办大事。鼓励市属国企参与组建3支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当年12月完成工商注册的乐山市嘉融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就要参与基金组建。乐山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这支基金打造资本招商平台,意在发挥市场专业力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向更公平、更普惠的目标迈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五大计划”,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小凉山—乌蒙山片区教育振兴,完成1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新增公办学位8450个,2.5万名随迁子女就地入学,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乐山师范学院获批新增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办学层级再提升。

经过“四公一农”改革,市中区演武街临时便民摊区正式搬进“新家”。

去年8月以来,乐山打响新一轮主城区缓堵保畅攻坚战。从政府买单实现绕城高速早晚高峰本地车主免费通行,到主城区高速互通、外出通道开放通行,再到“马路市场”搬迁,均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从主城区“四公一农”项目加快建设,到乡村在建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电网和路网持续延伸,乐山在改革破题中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改革无止境,乐山整装再出发。

因“智”而动,多措并举提升创新力度

5月17日,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暨乐山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将在科研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光伏第三方检测认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高水平论坛等方面开展工作。

晶硅光伏是乐山60年来从未间断、积厚成势的“拳头产业”,全球行业前10强有5家落地五通桥区,形成形成硅料、切片、电池片等全链条发展之势。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施研发项目近2000项,让乐山晶硅光伏全产业链保持技术和元器件自主可控。乐山决策层始终认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首先要成为全球光储产业领域引人瞩目的创新高地——这也是历经市场沉浮,乐山晶硅光伏能永葆活力的奥秘。

四川海同医用同位素生产设施项目(右)与乐山纽瑞特放射性药物夹江创新及生产基地项目一墙之隔。

50公里开外,新高地正加快崛起。2024年岁末,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投用,产能可基本满足国内相关医用同位素市场需求,为我国建立医用同位素自主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核技术应用“堆、源、素、药”完整产业链在乐山加速成形,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2027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一“谷”一“堆”,映照乐山创新发展生动实践。从全钒液流电池、核医药产业入选全省产业新赛道名单,到乐山数字产业化水平居全省第四位,再到获批建设全省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开启了乐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创新平台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引力场”。乐山聚焦“一中心两基地三区块” 创新布局,做强乐山高新区,加快建设乐山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核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吸引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人才汇聚。

过去一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500户,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乐山高新区营业收入利润率跻身2024年全国高新区榜单第一。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2024年,乐山引才足迹遍布全国重点城市,“魅力乐山 乐创嘉州”招才引智活动走进成都、西安、北京等科教高地,“组团式” 揽才成效斐然。为吸引人才“留嘉”,乐山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嘉才计划”聚焦文旅、科技、制造等关键领域,为不同层次人才量身定制发展路径。“人才政策‘嘉’十条”诚意十足,从安家补助到创业扶持,全方位覆盖人才成长全周期。

向高端,开新局,乐山发展“新新”向荣。

因“势”而动,内外协同构建开放新格局

2024年2月6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授牌暨成都·乐山“乡村振兴”联动仪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举行,开启了以“乐山造”为代表的川货出海新模式。

10月8日,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顺利实现工程“二枯”围堰合龙。沿岷江顺流而下,龙溪口航电枢纽已现雏形,东风岩航电枢纽正稳步推进。三大航电枢纽的建设将重塑岷江航道格局,为乐山乃至四川打通一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高速路。

乐西高速(马边段)通车助力大小凉山地区互通。

12月27日,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乐山至马边段通行,成为首条深入大小凉山彝区腹地的全天候交通大通道,南向出川大通道又将新增一条。

乐山机场建设也全力加速。从年初到年末,水、路、铁、空“四箭”齐发,对外开放的通道越来越畅通。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加快“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铸就乐山对外开放新格局。

围绕“成渝”,13个共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250亿元,355项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一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6户,外贸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三。

入境游的增长和海外影响力的提升,则带来更深层的对外交流——乐山8次获“外交天团”点赞,280余家海外媒体对外传播乐山故事,意大利米兰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在乐山带来世界级的文化盛宴,有效促进本土文化国际交流。

2024年,乐山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超26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7.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为历史最高。

新年伊始,元旦假日乐山全市3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1.44万人次,以火爆的文旅市场开启新征程。

奋楫扬帆正当时,乐山蓄势待发启“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