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蒋京洲

“红色珍档”+“志愿服务”,能与高校思政课擦出什么火花?

10月28日,四川省“万档思政”进高校西南石油大学专场活动暨“万档思政”活动成果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活动得到国家档案局的肯定。在总结2024年“万档思政”志愿服务项目成果的同时,21支由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组成的“万档思政”志愿服务队代表也现场亮相,展现充满朝气活力、传播红色精神的青春力量。

这是一次探索档案思政课“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生动实践。

在“6·9”国际档案日期间,四川省档案馆联合团省委组织实施2024年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宣讲“万档思政”志愿服务项目,这是国家档案局在全国开展档案思政活动的唯一试点。这一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遴选招募21支“万档思政”志愿者队伍,将档案里的红色故事传播到千家万户,助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探索档案馆、团委、高校协同联动的档案思政“四川模式”。

发动志愿力量

让高校学生讲述档案故事

6月12日,由国家档案局办公室指导,四川省档案馆、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主办,四川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泸州市档案馆等单位承办的“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四川省“万档思政”活动在泸州市举行。

6月12日,四川省“万档思政”活动启动,正式向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发出志愿者招募倡议。四川省档案馆供图

以此为起点,“万档思政”活动在四川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启动了“万档思政”志愿者招募,邀请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组队参与,以四川省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为底本,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学校师生或周边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宣讲档案故事。

活动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报名参与。6月30日,经过层层评比筛选,四川大学“青春正‘档’时”志愿服务宣讲队、四川农业大学“长征路上的安顺场红军船之谜”志愿服务宣讲队、西南石油大学“档案之光 思政领航”志愿服务宣讲队等21支队伍组建完成。

自此,一批活化的红色档案走入大众视野,一批精品档案思政课走进线下线上课堂,一批充满青春力量的新时代红色精神传播者走向千家万户。

解决了“谁来讲”的问题,“讲什么”的实践问题又该如何作答?

四川省档案馆宣教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宣讲的内容主要围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希望活化利用档案资源,发挥档案工作育人铸魂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除了鼓励志愿者们在全省档案资源中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外,全省档案馆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新手大礼包”。“万档思政”活动启动后,首批“万档思政”精品课程同步发布。

据介绍,这批精品课程是由省档案馆面向各级综合档案馆征集,收到130余堂课程推荐,经过评审、甄选而成。其中,省档案馆提供了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精品档案思政课程包,并邀请相关专家培训。市(州)档案馆结合馆藏特色课程定向提供结对志愿队。如成都、绵阳、遂宁市等档案馆推出革命历史档案思政课程,广元、达州、资阳市等档案馆聚焦党的纪律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开发课程,泸州市、阿坝州等档案馆以舞台剧、情景剧等形式,创新档案宣传表达。

“这是我们为志愿队伍准备的‘工具包’。” 四川省档案馆宣教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份课程里面包括有文稿、PPT、音视频资料等宣讲资料,这些内容既可以帮助志愿者们快速上手,也能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素材。

走进一线宣讲

在实践中接受精神洗礼

自6月底各支队伍组建完成,到9月份宣讲正式开始期间,志愿者们也没闲着。确定各支队伍的选题后,队员们随即通过到馆查档、实地探访、专家咨询等方式,对其所宣讲的内容进行研究,确保宣讲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2024年暑期,四川师范大学“狮语红色档案”队在省档案馆的指导下,深入基层、参观调研。宣讲队对江油市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在查阅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还到王右木纪念馆、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等收集相关档案资料,更好地了解到当地红色档案文化与红色故事。

四川师范大学“狮语红色档案”志愿服务宣讲队针对不同年龄的受众,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宣讲主题。 四川省档案馆供图

9月,全省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各支志愿队伍也开始活跃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将一个个档案故事带到群众身边。

9月10日、11日,宜宾学院“灵感闪电队”在学院开展主题为“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万档思政”宣讲活动,讲述了赵一曼烈士从年少觉醒到斗争牺牲的故事,壮烈的革命诗篇让听众为之感动且振奋。

9月10日、11日,宜宾学院“灵感闪电队”在学院开展主题为“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万档思政”宣讲活动。 四川省档案馆供图

志愿者们积极走出学校,将档案故事播撒到更宽广的天地中。四川师范大学“同守档案珍 共筑未来梦”志愿服务宣讲队在成都市锦欣花乡老年公寓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档案思政宣讲活动,从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红军战士们开启知识之门入手,到梁启超的公车上书讲到李大钊的新文化运动,再到当代“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档案资料,展现了教师群体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我们收到的最特别的教师节礼物!”居住在锦欣花乡老年公寓的一位老教师开心地说。

不断创新形式

让历史档案重焕新生

在向他人讲述档案故事的过程中,志愿者自己也接受着革命精神的洗礼。

四川农业大学“长征路上的安顺场红军船之谜”志愿服务宣讲队联合雅安市档案馆,踏上了一段寻访红色记忆的旅程,实地参访了石棉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红军在环境艰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才智建造木船;发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渡大渡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志愿者们。

“这次实地探访和宣讲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决心。”活动结束后,一位宣讲团成员这样写道。

青年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在宣讲形式上,“万档思政”活动也带来了许多惊喜。志愿者通过公开演讲、主题团日、社团活动、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红色档案进校园活动,编排红色主题舞台剧,走进中学主题班会、学院“开学第一课”课堂……通过“散星式”、沉浸式、互动式等宣讲方式,涌现出《丰碑》《不灭的蓝金》等档案精品思政课。

档案思政课程《不灭的蓝金》展演现场。 四川省档案馆供图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四川“万档思政”的活动试点,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为档案文化宣传和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据统计,自“万档思政”活动开展以来,21支志愿服务队共200余人,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宣传宣讲累计志愿服务300余场,直接服务对象达8000余人。

“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为文化的母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党和国家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石。”四川省档案馆宣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省档案馆将进一步加大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更多红色档案走向思政课堂,全面展现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