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涌,奋楫者先。今年以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务实管用的举措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奋力书写首都全面深化改革“民生答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零工市场从“零”到“灵”,助力好就业就好业

今年9月,马驹桥零工市场举办2024年北京市首届蓝领工友市集招聘活动。

凌晨四点,找零活儿的人们已从京城四面八方来到了位于通州区的马驹桥零工市场。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提前打开的空调、热气腾腾的免费早餐……这让形形色色的零工求职者再不用像从前那样蹲在路边“趴活儿”,而是大大方方享受暖心而便捷的就业服务。

作为北京市首个零工市场规范化试点,马驹桥零工市场里有岗位对接区、技能培训区、直播带岗区、零工人员休息区和暖心服务区,还有2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截至目前,马驹桥零工市场日均提供订单需求超千件,日均撮合上岗超500人次,累计撮合上岗3.33万人次……

今年以来,北京市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打造马驹桥零工市场等一批就业服务点,建设“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5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建设零工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及《北京市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市零工市场建设提供政策指导。截至目前,已经建成16个零工市场、18个零工驿站,市场服务网初步构建,进一步提高了零工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让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好就业、就好业。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设立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组建京津冀晋蒙鲁公共就业服务联盟;建立就业形势季度分析研判机制,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行动”;研究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见证补贴”政策,提升政策精准性和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北京市城镇调查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28.4万人,帮扶12.4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助力4.8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目前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1%。

三代社保卡集中换发,社保服务提质增效

近日,北京市民使用第三代社保卡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借阅书籍。

今年10月底,北京市分阶段、分人群、分批次启动第三代社保卡集中换发工作。与第一、第二代社保卡相比,第三代社保卡在技术和安全方面都做了优化升级。第三代社保卡的一大特点是功能扩容,在社保办事、看病就医的基础上,可以在金融、交通、文旅等领域的多个场景使用。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完成社保卡“一卡通”协同立法,发布首批30项“一卡通”应用场景,三地在社会保障、就医购药、交通出行领域全面实现“一卡通办”,在387家文旅场所实现“一卡通行”,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进入统一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不断拓展第三代社保卡应用场景。今年以来,北京联合津冀发布首批15个社保公共服务“同事同标”事项,设立“京雄社会保险经办窗口”“京津冀协同社保帮办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高频业务异地办理服务;推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标准,惠及全市400多万人;制定出台《北京市查处侵害社会保险基金行为暂行办法》,组织骗取套取社保基金专项整治,建立基金监管常态化督导机制,对82家工伤保险医疗协议机构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调整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模式,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人才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助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作为北京职称评审改革的受益者,去年9月,30岁的仓基荣破格拿到人工智能专业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本硕博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的仓基荣2020年开始创业,主要的创新点是给卫星装上AI“大脑”。按照早些年的职称评审规则,像他这样的年轻创业者,没有“体制内”身份,是找不到职称评审通道的。即使是在“体制内”,博士毕业后要取得正高级职称,至少也需要7年。北京对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让仓基荣这样的“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特艺人才”可以参评高级职称。

近几年,北京职称评审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制度不断优化。首先是打破体制内外界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技能人才都可以参评。其次是职称覆盖的专业不断丰富,2024年新增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大数据等8个职称评审专业。

另外,北京市专门为“高急特”人才开辟申报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仓基荣就是首批通过“高急特”绿色通道获得高级职称的23人之一。北京市还向国家创新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和基础科研投入大的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

为营造良好的首都人才环境,北京持续创新人才人事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突破,极大地助力了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2024年,北京制定印发《人社系统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行动方案》,集成推出加快培育高技能领军人才、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等25项创新举措。发布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在商务会展、云计算领域实现职业资格从单边认可到双向互认的突破。同时,与雄安新区共享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北京模式”,助力雄安新区吸引集聚更多国际专业人才。出台《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从培养重点队伍、打造培育平台、完善发展机制和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扎实开展数字人才政策体系建设。启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集聚产业内生态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建设技能生态链,打造面向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技工院校新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8个专业,提高技能人才培养针对性。组织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博士后人才招收洽谈会等品牌活动,深化人才资源融通共享。京津冀三地签署《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全面提升人社各领域协同发展水平。

推动农民工工资领域非现场监管,确保劳动者就业顺心放心安心

11月以来,北京市开展“安薪北京”冬季行动,现场检查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

依托“人社+金融”“人社+住建”和“风险+信用”联动预警机制,北京市人社局创新推动农民工工资领域非现场监管,农民工工资欠薪治理由“被动清欠、人力监督”向“主动治欠、智能监管”方面升级。北京市人社局加快推进以非现场监管为标志的数字化监管改革,充分运用数据比对分析、预警数据监测和风险信用评估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风险,提高执法监管效能。

今年以来,北京市人社系统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累计为1.3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2.18亿元,保持了欠薪线索动态清零。当前,北京市正在扎实开展“安薪北京”冬季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加工制造、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排查欠薪隐患,快速办理、高效处置各渠道涉薪诉求。行动开始至12月初,共接收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转办线索8837件,办结率达96.5%。全市人社系统上下联动,确保查实的欠薪案件在2025年春节前动态清零,让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返乡过年。

北京市人社系统全面增强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创建劳动用工风险监测系统,实现对企业裁员风险实时预警;发布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为劳动者求职择业和企业薪酬分配提供指引;推进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打造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确保劳动者就业安心。

北京市人社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仅今年下半年,局党组就对标对表中央、市委改革决策部署,先后3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深入学习研究,分业务板块高标准谋划人社领域重大改革任务;印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改革任务清单》,其中包括36项、119条改革具体举措。

文/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