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销毁是一次震慑,但狠治“特供酒”乱象,必须从供给端入手,严打制假售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活动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共销毁“特供酒”13.2万瓶及大量相关包材,采取绿色环保、无害化方式进行。此次行动不仅体现了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决心,更是对“特供”乱象的有力震慑。

“特供酒”在市场上一直以神秘、高端的形象示人,成为不法商家牟利的工具。这些所谓的“特供酒”,往往是以次充好,甚至使用劣质的原料和工业酒精勾兑而成,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然而,部分消费者受虚荣心驱使,愿意高价购买这些假酒,以为能借此彰显身份地位。殊不知这种心理正中商家下怀,他们利用“特供”名义编造故事,误导消费者,从而坐大了假酒市场。

集中销毁是一次震慑,但狠治“特供酒”乱象,必须从供给端入手,严打制假售假。近年来,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对酒类生产企业、销售者等各环节主体进行深入排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不法商家利欲熏心,导致“特供酒”依然存在。因此,监管部门需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对制假售假者实施全链条打击,确保市场环境的净化。

除了打击供给端,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同样重要。真正的身份地位并非靠几瓶酒来体现,而是靠个人的品德、能力和贡献来赢得。因此,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破除虚荣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抵制“特供酒”等假冒伪劣产品。

治病要断根,治理“特供酒”乱象,必须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彻底斩断其生存链条。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特供酒”等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还应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制假售假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此外,还需认识到,“特权”思想不根除,即使在压力打击下“特供酒”销声匿迹了,也还会有别的“特供”“专供”“内供”,以及“定制款”“非卖品”冒出来。销毁“特供酒”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持续强化宣传引导,斩断思想劣根,切实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丁铁

编辑:陶媛

二审:段杉杉

三审:李洁

终审:浦美玲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