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周梦颖/文 泸县融媒体中心 杨钦程/图

“上个月给180余位村民结算了工资,最高拿了4800元,发放劳务报酬45万元。”12月25日,泸州市泸县奇峰镇长林村村委会副主任余霞,在一本记录着姓名、电话、村社等信息的用工台账中,“排轮式”通知村民第二天到该村的“以工代赈”项目——稻虾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上班。

“工资月结,通过一卡通平台直接打到个人卡头,所以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余霞说着,便拨通了村民刘子和的电话。电话那头,村民刘子和收到派工消息后,连声“要得,要得。”

与刘子和一样,在用工台账中,有200余位村民登记在册。每周,项目施工员庞文科会根据施工进度确定用工需求,再由专人根据台账派工。

“我们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赈济要求。”泸县奇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付洪介绍,整个项目施工预计可吸纳务工群众13000余人次,拟发放劳务报酬192万余元,占中央预算内资金的38.4%。

之所以争取“以工代赈”稻虾示范基地项目,周付洪直言:“一是为了让群众在项目中通过务工获取报酬以取代直接救济;二是促进产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项目所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缺少后续产业扶持,就业困难,无稳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就业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周付洪说,此前就有不少群众反映,稻田间道路狭窄泥泞,水利排灌设施欠缺,导致产业发展条件差、效益低。“所以项目争取到村后,群众安了心,干活路也更积极。”

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施工进度的80%。泸县奇峰镇长林村“以工代赈”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善林介绍,近段时间,主要进行生产便道、排水沟平整等施工,预计2025年2月完工验收。项目建设投用后,将持续提供后续产业扶持,设置后续务工岗位120余个,同时,项目区内的群众还可获得土地租赁收益每年500元/亩。

“稻虾示范基地建成后,就可采用‘双稻双虾’模式,发展‘中稻+再生稻’,‘台湾大头虾+小龙虾’,预计亩产水稻1000斤、虾350斤,亩均收入超1万元,年收益超380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打造约500亩特色农业产业区,可实现种养殖增收200万元。”泸县奇峰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陈富光说。

据泸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主任罗小龙介绍,2021年以来,泸县积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累计落地10个专项资金项目,争取中央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800余万元,惠及奇峰镇、喻寺镇、海潮镇等10余个乡镇,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4年来,泸县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通过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吸纳群众务工。至今,共有1200余名群众参与当地项目建设,累计发放劳务报酬970余万元。

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泸县通过建设稻虾养殖基地、田型整治、山坪塘整治等基础设施,当地农业农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我们将继续深化‘以工代赈’工作,扩大项目规模,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资本联动发展,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和重点项目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就业和增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罗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