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学毕业的江苏人张雪(化名)看到当下人工智能火热、市场广阔,便想从事这方面工作。她近几个月来咨询了多家提供人工智能课程培训的机构,发现课程价格并不便宜,机构报价普遍在一万五千元到两万三千元之间。

“贵是贵了点,但这些培训机构都表示,只要学员跟着机构的课程走,就能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核心技能,工作后月入两万元以上不成问题。还有机构承诺为学员提供‘包就业’或‘推荐就业’服务,确保学员课程结业后就能顺利入职。”张雪说,在这样的宣传攻势下,她花了一万六千元在××科技公司报名培训,结果发现培训方式就是给题库自己做题和包装个人简历,一点真本事没学到,说好的“包就业”也落了空。

张雪说,她目前正和一起报名的另一名朋友与培训公司协商退钱,但进展不太乐观。

她们的遭遇并非个例。《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职业的落地,与之相关的技能、人才培训市场也日渐火爆。不少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声称只要花钱报名相关课程就能“包就业”或“推荐就业”,找到高薪工作。结果学员报名后却遇到各种培训套路,不仅无法学到真正的技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一些人连被坑的钱也无法追回。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的认证体系尚未建立,建议尽快建立职业标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以认证考试的方式来评估个人是否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资格。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建立专家团队和制定内容标准至关重要,可以借此来筛选出高质量的培训内容和机构,为学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