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文《职称破格为社科青年成长按下“加速键”》引发媒体关注。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全院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超2021年-2023年破格人数总和。此外,该院今年的“破格”,学科范围、职称系列都越来越广,年龄结构方面,破格青年人才中,不仅有80后,还有95后。

(图源  新华社)

职称评审,不仅事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还事关我国8000万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考核、晋升,是我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更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中国社科院职称评审,打破“论资排辈”,为社科青年成长按下“加速键”的做法,无疑很“撩”,很圈粉。

有网友表示,这样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影响深远。也有网友说:方向很好,希望配套跟上。

据统计,我国共设有经济、工程、卫生、出版等27个职称系列,由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进行评议和认定。

近来来,我国职称评审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取得相当成绩,但仍面临不少挑战。譬如长期以来,职称评审“四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便是横在人才评价机制革新路上的拦路虎。

“四唯”不破,人才难得。

“四唯”中的唯资历,即“排资论辈”,以工作年限和工龄而非工作中的实际贡献为评判依据,显然抑制了青年人才工作和成长的动力和积极性。

除了“唯资历”,“唯学历”加剧了不合理的学历限制,抑制了青年人才多维度、全方位的发展。譬如,非全日制学历与全日制学历、技工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院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审方面待遇与机会不同,不仅涉及学历歧视,更打击了广大青年人学技术、读职业院校的积极性,阻塞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挫伤其在具体岗位上创新创效的主动性。

还有“唯论文”和“唯奖项”,同样会导致评价标准单一,忽略其他重要的评价维度,如实际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可能导致不公平,使得那些没有获得奖项但实际工作表现优秀的申请人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行业和职业,以论文数量和发表的期刊级别作为评价维度,不仅脱离人才评价实际,加重了主业外的工作负担,还催生“论文工厂”“期刊代发”等灰色产业链。

(图源  新华社)

为破除“四唯”及职称评审中其他不合理因素,近年来,相关部门做了不少努力。系列顶层设计与政策的出台,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为提高职称评审质量、促进公平公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各地实践也提供了宝贵经验。如北京市为“高急特”人才开辟了申报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广东,超1000名家政服务人员通过乡村工匠家政专业人才评审取得职称证书。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实践的探索,我们期待,在更加科学公正的职称制度保障下,未来会有更多“青春实力派”脱颖而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王宇 陈子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