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2月23日举行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如此定调明年的四川经济工作。
对比一年前“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相关表述,与会同志认为,细微变化背后,凸显出省委对做好2025年四川经济工作的信心。这一信心,主要来自于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四川所取得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新成绩。
总结“成绩单”:有厚度也有温度
何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与会同志带来多种观察视角。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出全国同期0.8个百分点。全省六大优势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均跑出“加速度”,前11个月上述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9%、8.6%、10%。此外,今年全省共有2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
省委打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也是与会同志的信心来源。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梳理形成了120项改革任务,明确了14项引领性重点项目和23项集成改革事项。大家看来,这必将为全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全新动能。
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向内看,这一年,成都都市圈、省域经济副中心、“四类地区”发展和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有序推进,“五区共兴”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向外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四川与重庆联合实施300个共建项目,举办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不断提升四川开放能级。
弥足珍贵的是,在全省经济承压前行的同时,四川兜牢民生底线、守住安全之基。今年,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城市低保标准再次提升,惠及1200余万群众。全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1月至11月,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提升2.1百分点,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可以说,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后,四川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与会同志表示,只有亲历者才会知道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分析成因:超常规举措行之有效
“实践证明,四川有能力也有经验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大家认为,对抓好明年经济工作充满信心,也与今年推动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密切相关。
今年以来,四川主要抓了六件大事。分别是:拿出超常举措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立足四川实际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内外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安全之基。
成效如何?讨论中,一条“U”型曲线被反复提及: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波动下行,三季度后半段开始上扬。
“曲线的后半段,是超常举措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会同志提到,针对二、三季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及时召开全省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加强调度。特别是,紧密对接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先后出台四川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6条”、“1+3”财政金融互动等系列政策,不断增加全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
大家看来,这些超常举措靶向精准、力度空前、效果明显。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运行轨迹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此后波动下行,7月增速仅为4.4%。关键时刻,一揽子政策推动触底反弹,8月同比增长6.1%、9月同比增长8.4%、10月同比增长7.8%。
在绵阳,借助一系列超常举措,全市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6%,较第二季度回升3个百分点以上。在宜宾,同样借助超常举措释放的红利,在今年6月—7月间一度放缓的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在9月份重新回升至20%以上。
大家表示,四川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要进一步增强必胜信心,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落实,在2025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