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远胜

宜宾市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图/庄歌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四川的传统产业规模大,不仅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更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基础支撑。我们应正视四川在传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优、要素创新配置不足、科技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利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

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但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是革命性的“新”,或者是颠覆性的“新”。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由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三重逻辑共同决定的。

从历史来看,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动力、电力技术就是革命性新技术,既运用于交通运输业、纺织业等新兴产业,也运用于农业等传统产业,造就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质生产力”。不仅让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等指数持续增长,生产力也得到了跃升,更对产权形式、组织方式、分工协作等生产关系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大机器和大工业生产对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的需求成倍增加,催生了新的产权形式如股份制、新的金融组织如中央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创新发展。前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出现了“大分流”,工业化国家才走向富裕。

从理论来看,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是可以通过革命性技术、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实现跃升。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革命性技术已经出现,可运用这些革命性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者、改进劳动资料和提升劳动对象,并创新性配置传统要素和新型要素,推动产业组织和产权制度等新型生产关系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现实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传统产业如农业、白酒业等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智慧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如成都市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的建设中,推动粮食科技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将物联网技术、5G技术、生物技术等运用到育种行业,实现分子育种、数字育种、环境监测、智能决策、灾害预警等数智化管理。在白酒业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如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酒企,通过数字园区建设、智能设备引入、人工智能运用,促使白酒生产、窖藏、营销等产业链的转型发展。

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双向驱动、相互促进的。推动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螺旋式发展,应从改善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特征及提供外部支持两方面出发,探索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

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培育新动能。传统产业需要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参照规模以上企业或国际头部企业的投入水平,逐步提高研发比例和科研人员数量。加快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策源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加快完善产业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传统产业提供科学和技术基础。

以高新技术运用为重点塑造新产业。随着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传统产业的新技术创新应用也在加速。传统产业的要素投入多以自然物质为主且部分劳动对象具有生命力,生物技术的运用可大幅提高劳动对象的生产潜能。传统产业可融合运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而开发出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生产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从而进行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如白酒业的数字化窖池管理系统、农业的智慧温室系统及智能水肥系统等。通过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催生出智慧农业、现代种业等新产业。

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培育新人才。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面向传统产业的高校如农林类高校、轻工类高校、地矿石油类高校需要增强使命担当,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农工交叉、数理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在岗员工职业培训,提升原有员工的科技素养、数字素养和产业技能。

以商业创新为引擎激发新活力。当前,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零售新消费异军突起,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等新商业模式兴起,传统产品的消费场景创新和多场景融合加快,产业组织不断扁平化,管理信息技术深入运用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组织方式、决策机制和商业模式。传统产业应大胆采用扁平化组织、员工持股激励等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创新运用平台经济,不断推动消费场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以财政金融为支持夯实新保障。传统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一定的公益性,必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可通过研发投入的财政奖补、科技人才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并鼓励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金融政策方面,已有的信贷产品如技改贷款、“原酒质押”、知识产权质押需要扩大规模,加大科创贷、科创保、天使基金、风险资本、私募基金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作者系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