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观察 朱荣杰

寒冬时节,走进广元市昭化区的广袤乡村,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开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背后是昭化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坚实步伐与生动实践。

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资料图)

集体经济“强筋壮骨”,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在昭化区的 132 个村(含 6 个涉农社区),村集体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拔节生长。预计今年经营性收入达 1360 万元,同比增长 11%,亮眼数字背后是多元发展模式的强力驱动。

在卫子镇,一支由村集体组建的专业农业服务队活跃田间,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农事服务,不仅为农户解忧,服务增收也让村集体钱包渐鼓。而像虎跳镇围绕本地特色水果产业,延伸种植、采摘、观光旅游链条,则是产业经营型与新型业态型融合的典范,游客纷至沓来,村集体收入如源头活水不断涌进。据统计,通过这种模式,全区众多村级集体挖掘自身优势,成功带动农民就地务工超 3 万人次,实现闲置资源向增收资本的华丽转身。

射箭镇则独辟蹊径,整镇示范联合总社模式掀起抱团发展浪潮。整合全镇各村闲置资产入股联合总社,量化相应股份比例,统一包装诸如乡村民宿集群、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等项目,以规模化、专业化姿态对外招商。仅前三季度,经营性收入就达 251 万元,村均收入 27.89 万元,打破村域界限的联合,让小村力量拧成一股大绳,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零散经营迈向集约发展新征程。

朱荣杰  摄

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如春风化雨润泽集体产业。昭化区巧用 5000 余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围绕“王家贡米”“昭化茯苓”“紫云猕猴桃”等招牌产业,精准发力示范建设。政策扶持下,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产业园区升级扩容,加工车间机器更新,营销网络四通八达,不仅集体经济壮大,更让特色产业链条紧固、附加值飙升,产业发展与集体增收同频共振。

潼梓村和五房村便是这蓬勃发展态势中的典型。潼梓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多元方式实现增产增收,预计2024 年收入 55.2 万元。一方面,凭借服务带动,为全镇 1525 户农户提供小麦、油菜、水稻等农作物全链条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 3000 余亩,2024 年全年经营性收入达 63.5 万元,贡献集体经济收入 33.1 万元;另一方面,积极盘活资产,2022 年打造的梅岭山庄农家乐,通过租赁承包、农旅融合,春季樱花盛开时吸引游客可达 1 万余人,年收入 5.6 万元。同时,推进产业发展,建集体牛场、鸡场出租,还以资金入股企业获分红,带动农户养殖肉牛 150 余头;此外,80 亩集体脆桃产业园承包出去,年承包收入 3 万元。

五房村同样成绩斐然,2024 年预计集体经济收入达 80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0%。在农旅结合上,打造药博园特色小木屋民宿等,全年旅游相关收入 5.6 万元;资产盘活方面,闲置厂房、撂荒地、林地等都“活”了起来,厂房出租收入 17.8 万元,撂荒地出租收入 3 万元,林地流转收入 1.5 万元;全村 800 余亩土地流转,收入每年 32 万元,还有高速路修建征地补偿费 26 万元。今年,村集体提取 10 万元用于成员分红,人均 50 元。

社会化服务“穿针引线”,编织农业增效网络

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昭化大地纵横交织,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强大动力,覆盖率达 67%,服务小农户超 65%,一幅现代化农业生产新景已然呈现。

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资料图)

“集体经济组织 + 社会化服务组织 + 小农户”托管服务模式多点开花。在现代粮油园区,无人机翱翔播种、植保,大型收割机驰骋麦浪,从春耕到秋收,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让农户省心省力。以“市场原则 + 协商议定”定价机制确保公平合理,服务合同明晰权责。农民不再局限于土地劳作,或带资入股、或凭土地流转租金、或靠园区务工薪金,多渠道增收致富,土地产出效益与农民收益实现双提升,真正共享农业现代化红利。

“你在外务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走进位于太公镇太公岭村的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这条醒目的广告横幅跃然眼里。

昔日闲置的老村委会经改造变身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农耕机、收割机成了当地群众种田的好帮手。拥有人口460余户1700余人的太公岭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4000余亩耕地就有3000余亩托管给村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3社村民张仕成,家中11亩土地通过托管给服务组织,扣出成本,他家纯收入7000元,服务组织纯收入也有3000多。”太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经工作人员熊红兵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实现了即便是村民在外务工,家中土地也不会闲置的可能。

朱荣杰  摄  

太公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是昭化区“1 + 5 + N”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搭建起农业发展“高速路”的一个缩影。

通过区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统筹全局,“五大平台”各司其职,技术专家田间把脉问诊、电商团队线上吆喝卖货、产权交易市场盘活资源……一站式服务涵盖 38 项内容,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贯通;镇级服务站扎根基层,村级协办员走村串户,全区 120 家服务组织紧密联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携手破解农业生产“散弱小”难题,以团队力量应对市场风云变幻。

数字化建设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插上“翅膀”。线上农业服务平台精准匹配供需,农户指尖轻点,耕、种、防、收等服务即刻上门;“电商 + 品牌”让昭化农特产品走出深山,借助京东等巨头平台,丑柑变“网红”、山货成爆款,“实体 + 网络”双轨并行拓宽销路;“金融 + 保险”闭环保障犹如安全阀,生产托管遇资金瓶颈,金融服务及时输血,天灾病害来袭,农业保险兜底止损,为农业生产系紧安全带,让各方主体安心耕耘。

科技赋能农村综合改革,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在广元市昭化区,一场科技驱动的农村综合改革正汹涌澎湃,为乡村注入全新活力,一幅绚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昭化区推进农村改革时,谋定后动,精心布局科技力量。区级层面双管齐下,一方面,在政策顶层设计上为科技下乡大开绿灯,涉农资金重点投向数字化农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吸引众多科技人才扎根乡村;另一方面,积极整合资源,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新技术、新理念快速落地。镇村一线同样干劲十足,干部带头谋划科技项目,四处奔走招揽科技型企业投资,保障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返乡能人带着先进技术回乡创业,新乡贤利用人脉引入前沿科技,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培训,各方齐心协力,汇聚成强大的科技兴农合力。

“这台粮油烘干机,一次性可以烘18吨玉米。”指着库房里的设备,广元市昭化区农创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定军骄傲地说。

该合作社位于昭化区清水镇松梁村,2021年3月成立以来,凭借高科技手段,在现代农业领域成绩斐然。其业务涵盖农作物种培、病虫害防护、收割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诸多方面。

如今,该合作社有15名专业操作技术人员、3名无人机飞手操控着120多台(套)先进农机,其中10余台(套)为大型智能农机,全自动烘干中心还实现物联网管控,可远程操控、智能预警。

2024年,为3镇7村38个村民小组、3个园区服务,辐射5000 余亩特色小水果、12000 亩粮油,病虫害统防统治超5000亩,年营业收入超 36 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 200 元,解决 1500 人次在家劳动力务工,每人每日收入 100 元,让村民真切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

昭化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昭化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将深挖科技潜力。在集体经济上,打破镇域、行业界限,植入科技打造亿元级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全链智能化。社会化服务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精准调控生产各环节。同时,加速城乡科技要素双向流通,用政策吸引人才带项目回乡、资金回流,让技术扎根乡村。昭化区紧握科技之力,绘就乡村振兴蓝图,其经验也将为同类地区指引方向,助力迈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