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巴中已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2个、天府旅游名镇5个、天府旅游名村6个。”12月20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巴中专场上,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新颜亮出一组成绩单。

近年来,四川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聚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巴中是农业大市,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地位、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一直是工作的重心之一。2016年开始,巴中实施“三区同建”,即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三区同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探索出了具有巴中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余新颜介绍,在具体工作中,巴中坚持了“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总体思路。

首先是坚持“抓好两端”。

在“城”的提升上,巴中将包容互助和柔性关爱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行各个环节,以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精修细补为契机,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需求,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目前,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8.54平方米,十年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13.75个百分点。

在“乡”的提升上,巴中从“居”和“业”上着墨,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

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在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父亲》。“当地就以此为契机实施了‘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打造了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民宿一房难求。”余新颜表示,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生活在山水间的人,靠着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过上了幸福巴适的惬意生活。

其次,聚焦“畅通中间”,巴中着力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推动县城和镇村贯通融合。

在强化设施融合方面,巴中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提能级行动,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畅通“产业路”,创成3个国家级、5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市公路路网密度达到了2.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首位。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个,带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在畅通要素融合方面,巴中激发“人、地、钱”等关键要素的活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打出购房补贴、技能提升、公共服务等政策组合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纵深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集体资产679宗、交易流转各类产权389宗,交易额13.11亿元,真正让土地“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巴中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乡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近年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已从“山高离城远、举家往外搬”的凋敝景象,蝶变为“千亩茶园跨村发展、产业道路纵横相连、在外乡友纷纷回乡创业”的生动局面。

在推动治理融合方面,巴中统筹推进城市“幸福小区”和农村“温暖小院”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0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46个,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快形成。“我们把每月第二个星期五确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全市各级同步倾听社情民意。” 余新颜介绍,此举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