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在绵阳三台县石安镇清江村的大径级柏木培育核心示范园区内,阳光透过婆娑树影洒在三三两两辛勤劳作的村民身上,他们正手握锄头,在新垦的林间地里小心翼翼地种下一株株嫩绿的树苗,繁忙的场面带给静谧的树林一片生机。

“大爷,这种的啥树苗?”记者询问正挥锄刨土的清江村村民景安聪。

“这个是淫羊藿的苗苗,这种药材过两年长大就可以采摘叶子卖钱了。”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儿”的景大爷,摆起林下种药材的“龙门阵”就打开了话匣子。交谈间,记者了解到,他家有14亩闲置林地流转给三台县盛丰美业公司,每亩每年收入40元,一年净落560元,加上他在药材基地打工,每天收入150元。

“荒地变经济林地,而且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你说划算不划算?”景大爷抹了一把渗满汗珠的额头,满怀期待地又说:“就盼着药材长势和效益好,我们村民可以入股分红呢!”

“以前,老百姓的林地没有任何经济收入,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充分释放了林下空间,示范带动在清江村种植麦冬、淫羊藿、仙茅等中草药。初步测算,每亩可以达到3万元到5万元的收入。”三台盛丰美业公司执行董事黄君介绍,林下种药材实际就是探索“国储林+”的发展路径,实现为国储材、百姓增收、公司发展三方效益。

什么是国储林?

“简而言之,国储林就是国家储藏林。”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余柏均正蹲在林地里仔细察看新移栽的淫羊藿生长情况。他告诉记者,国储林旨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和现有林改培、抚育等措施,精心培育出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等多功能森林,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优质木材的迫切需求。

“为什么要在林下种药材,而不是在大田里种植呢?”记者追问。

“必须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而这种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是目前较好的方式。”余柏均介绍,药材采挖自深山老林,药效高、药力足,需求暴涨,但野生药材挖空殆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质量,而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规范化种植。结合多年科研实践,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的生态种植之路,利用“生境耦合”“物种互作”“环境胁迫”原理,从树木树种选择、林下土壤选择、林下种植方式、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配置技术,在最适合的生态环境中生产最优质的中药材产品。

据了解,三台县林业资源体量大,垦殖指数高,森林以柏木林为主,占全县森林的90%以上。据2023年林草湿图斑监测成果数据统计,该县林地面积134.1万亩,占总面积的33.61%,适合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商品林面积约60万亩。

三台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分为两期建设——

◆一期作为市重点项目,总投资高达9.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1.8万亩营造林建设;目前,一期已顺利完成石安镇1.2万亩营造林建设任务。

◆二期营造林面积共196010亩,总投资178082.11万元。

“在近年收储林地的过程中,我们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利用好三台林业资源优势,发挥国储林效益,实现生态富民,助推乡村振兴。”黄君介绍,该公司以三台石安镇清江村柏木种子园为依托,集中连片流转林地12496.74亩,建设三台县大径级柏木培育核心示范园区,园区于2024年4月开始首轮抚育间伐,2024年9月完成年度抚育间伐任务。

冬日暖阳照射下,已经栽种好的一垄垄碧绿的嫩苗迸发着勃勃生机。

依托石安镇柏木种子园打造“仿野生林下中药材种植”试验区,在省林科院林药类专家团队进行的全程技术服务指导下,三台目前已对308亩项目区进行科学规划,编制种植方案,并完成地块整治、杂草清理、土壤改良等工作。

未来,该县将陆续种植青牛胆、多花黄精、天冬、芍药、仙茅等7种中药材,待试验成功后,将在龙树镇、忠孝乡、富顺镇继续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积极探索“国储林+”项目,实现林下药材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绿水青山变成三台农民的“绿色银行”。

来源:涪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