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冬笋迎来采挖时节,在兴文县僰王山镇经过高产培育的楠竹林里,竹农们正收获这份山间美味。

在僰王山镇太安村兴文宁兴林业的楠竹基地里,竹农们背着背篓、扛着锄头,穿梭在茂密的竹林里,凭借经验寻找长势良好的冬笋,村民李祥兵是挖笋的一把好手,“我们挖冬笋的时候要注意竹叶的疏密程度和竹尖的朝向,要注意保护好竹鞭,不影响下一年春笋的发育。”

今年雨水充沛,冬笋长势良好,从11月中旬开始,该基地平均每天有30多位竹农上山采挖冬笋,每天能挖2000至3000斤,可持续采挖到明年1月份。

“我们去年进行了竹林的高产培育,通过除草、伐除灌木、松土施肥、调整竹林结构、砍劣扶优等举措,今年冬笋的产量非常喜人。”兴文宁兴林业开发中心负责人吴文祥说。

竹林的高产培育也带动了农户增收,除了竹林带来的收益,不少村民还有一份务工工资。据悉,该基地仅全年开出的务工工资就达350万元。

“除开挖春笋和冬笋的时间,平时就进行竹林的管护,工资是100元一天。”李祥兵说道。

目前,太安村有楠竹林7800亩,得益于科学的管护,全年竹笋产量600万斤,其中冬笋150万斤左右。同时,太安村因地制宜,在林下种植中药材淡竹叶,立体化多层次地增加竹林亩产经济效益。

“今年4月我们还在林下进行中药材淡竹叶的种植,种了2000亩左右,三年以后进入丰产期,每亩淡竹叶能够达到6000至7000元的收入,加上我们竹林里的冬笋、春笋和竹材3000多元的收入以后,每亩能达近万元的收入。”谈起竹林今后的发展效益,吴文祥信心满满。

据了解,僰王山镇拥有竹林面积达17万亩,楠竹资源占全县总量的85%,竹笋和竹材总产值达1.5亿元。近年来,僰王山镇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把竹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全业态发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兴文县融媒体中心 吴玉娟 王沁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