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容 孙铭浠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12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消息,同意绵阳市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未来将面向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中国(绵阳)知识权保护中心
至此,全国在建和已建成运行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到76家,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其中四川省3家,绵阳是西南地区唯一在地级市布局建设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中心。
为什么是绵阳?
“绵阳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研发投入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获权、用权与维权的需求日益强烈。
据统计,截至目前,绵阳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分别达31.77件、11件,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7.36万件、版权登记8.39万余件,均居全省第2位。
在绵阳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中心意义何在?
据了解,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开展集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国家级功能性平台。
科技城知识产权中央服务区
“相当于在绵阳开辟了一个快速通道,企业专利申请审查流程在绵阳就能全部完成,审查周期将大幅缩短。”绵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世东介绍,在绵阳市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能够助力创新主体高水平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张世东表示,待该中心建成后,绵阳相关产业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将从之前的平均16个月缩短到6个月以内,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周期将从之前的平均8个月缩短到2个月以内,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周期也将从之前的平均6个月缩短至1个月以内。
为什么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的新材料产业格局多元、集群发展态势好、创新能力强、链主企业带动强,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绵阳的新材料产业链涵盖了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构建了具有绵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了一体化的新材料产业生态链。
同时,绵阳“智改数转”成效显著,智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有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出台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成立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天府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创新平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
据了解,绵阳新建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选址在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创孵化基地(九洲大道118号),将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国家级职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