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消息问,

“张文宏是不是带货了?”

在网传的一则视频中,

“张文宏”在卖一种蛋白棒,

有老人信以为真已经下单,

还转发了很多群……

据媒体报道,

这个账号名为“般画234”。

在相关视频中,

“张文宏”反复介绍一种产品。

口型是他的,声音也是他的,

但稍微懂点AI的小伙伴们,

一眼就能分辨

这是AI合成的视频!

目前

这段视频已在该账号内不可见

但商品橱窗内

还保留着蛋白棒售卖的页面

并显示已售出1266件。

近年来

AI剪辑冒充他人的案例屡见不鲜,

也有不少人因此上当。

今年11月,江西一位老人来到银行办理银行卡,但手续不全又不肯离开,警方到现场后,老人表示要到银行贷款200万元给自己的男朋友“靳东”拍戏。民警随即拿起老人的手机进行查看,发现老人所谓的大明星“靳东”是骗子冒充的,其所发布的视频也是由电脑AI合成,但老人对网络知之甚少,对于骗子所说所做深信不疑。

今年10月,老牌港星黄百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表示,有人盗用他过去的影片并利用人工智慧技术替换掉原有声音,假借自己名义代言一个不知名的药膏品牌。这种行为纯属欺诈旨在误导公众并从中取利。

学会三招识别AI“换脸换声”

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在视频对话的时候,在脸部面前,通过挥手的方式去识别实时伪造的视频。在挥手的过程中会造成面部的数据干扰,他所伪造的人脸会产生一定的抖动或者闪现,或是一些其他异常的情况。

在点对点的沟通过程中,可以问一些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验证对方的真实性。

还可以让对方通过按鼻子、按脸的方式,观察其面部变化,真人的鼻子按下去是会变形,但AI生成的鼻子并不会,同样脸部也是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鉴别方式都是基于现有算法的局限性。未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动起来”“挥手”“比数字”等有可能难不倒新技术,“数字人”同样能顺利完成以上动作,从而更加具备迷惑性。所以,防范AI诈骗,还是要从自己出发,做好信息保护,提高警惕。

例如,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尤其要注意图像、声音、指纹等生物信息的保护。“AI换脸”的数据基础是被模仿人的照片、视频等,个人公开在外的照片、视频越多,意味着AI算法参考的数据越多,生成的“数字人”会更真实。

同时,在涉及资金交易等场景下,需要多留心眼,不轻易相信视频、声音。很多时候,传统的识别方式要比技术识别更有效。

编辑丨咕噜

来源丨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新闻坊、侬好上海、大皖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