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曹洋 张梦露 罗顺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12月3日下午,在宜宾高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停车场里,几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与其他停车场不同,这里的车棚铺满了光伏电池板,而光伏发电系统连接了充电桩,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沿着高新区近8公里的产业大道一路前行,这里的厂区、停车场等地都被利用起来,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宜宾造”“宜宾用”的光伏应用场景,正在这里生动实践。

今年9月,省经信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产业园区“聚光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共有3个区县,除绵阳盐亭县外,其余两个分别是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屏山经济开发区。”宜宾高新区发改投促局局长彭明康介绍,“聚光行动”鼓励试点园区探索“光伏+建筑”“光伏+边坡”“光伏+储能”“光伏+微电网”等新模式,推动光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做好光伏产品的场景应用,四川东磁一期已有9兆瓦的装机。据介绍,该项目由“宜宾造”光伏组件及阳光电源生产的逆变器,采用自发自用的方式对光伏发电产能进行消纳。经核算,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400万元,年发电量约660万度,每年运维成本约25万元,最终成本约每度电0.29元。

产业大道旁的英发德耀,利用厂房、宿舍、围墙、停车场等闲置资源,从今年建立起27.9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板。英发德耀分布式光伏电站站长张秋介绍,“今年7、8月份光照最充足时候,一个月能发300多万度电。”下一步,英发德耀将继续扩大光伏产品在闲置屋顶、荒废矿场等场景的应用,同时推动茶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更多光伏应用场景转化落地。

“技术的成熟导致成本下降,光伏更多地被应用起来,这是市场的选择。”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何流介绍,高投集团也正在探索光伏应用的更多场景。在宜宾市高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通过光伏发电板项目实现自发自用,“自投运至今,累计生产清洁能源约75万度电,累计减少碳排放591吨,节约标准煤约225吨。”不仅保证了各项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发电量最大化,节能减排最大化。

据统计,目前宜宾高新区和屏山经开区两地已投资5.65亿元,建成光伏应用场景项目38个,装机规模155.4兆瓦,已累计发电4912.34万度,约减少碳排放3.8万吨。“宜宾打造光伏应用场景,不但能够辐射川南地区,对于整个西部地区都有示范性作用。”何流表示。

光伏发电也将为宜宾的产业赋能。下一步,宜宾将加快推动宜宾高新区绿电组网及绿电认证工作,实现年供应12亿度“专网专线”可追溯绿电。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